日本十大禁放电影之一花与蛇 日本十大禁放电影之一( 二 )


人们根本不舍得这天过去 。/图虫创意
伴随着电视机里热热闹闹的“春晚”节目,一家人吃着零食、拉着家常,说说笑笑,过年的快乐时光,似乎也因此延长了 。
隔天醒来,空气里仍旧留有微微的火药香,就像昨天的快乐还没散去 。
大型的烟花爆竹一般由大人操控,玩具烟花爆竹——则是小孩子的专属 。
过年,又到了某些小朋友放炮炫技的时刻 。/图虫创意
还记得有一款叫做“年年有鱼”的小烟花,包装盒上是一只红色的鱼,嘴巴朝上张开着 。这款烟花真的会生出鱼来吗?
点看看就知道 。原来一点燃引线,张开的鱼嘴里就会迅速跳出亮晶晶的“鱼”来 。
虽然这个“鱼”需要自行“脑补”,但看着往上不断喷出的火花,就已经快乐无边了 。
请自行脑补鲤鱼疯狂跳跃的画面 。
最令人无法自拔的是一款类似仙女棒的小烟花,一盒五毛钱,一共有十根 。手持点燃即可变身“玛丽苏”,被闪闪发光的烟花环绕,梦幻而又短暂 。
因为轻巧,还能在夜空中划出若隐若现的金色线条,在空气中自由作画 。
当手中花火快要灭掉的时候,就要马上借着微弱火光再点燃一支——如果快乐也能这样永远闪耀、永不中断就好了 。
胆子大一点的孩子,喜欢更有挑战性的 。比如一点燃就会在地上乱窜的钻地鼠,或是摩擦点火之后、快速扔出去的“刮炮” 。
玩“刮炮”要眼明手快,像擦燃火柴那样点燃扔出去只是常规操作 。
半斜着划炮,一头抵住外盒上的擦燃区,巧妙稍微用力向下划,听到“滋”的一声,快速放手让它自己飞出去才最拉风,会博得小伙伴们又惊又叹的叫好声 。
小时候的我们,正是在烟花爆竹的气味里,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年味” 。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爱烟花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最初,我们的祖先用火药制作了炮火,用来抵御敌人;制造爆竹,则是用来驱赶各种猛兽和“鬼魂” 。
敦煌壁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火枪和手榴弹(右上方)的描绘 。/Wiki
【日本十大禁放电影之一花与蛇 日本十大禁放电影之一】同样是用火药制造出来的烟花,却并不那么“务实” 。它的发明,也许来自于人类浪漫的本能 。
一开始,古人们只是偶然在燃放爆竹时,看到了爆竹顶部喷出来的点点星火,忍不住感叹:“好像流星呀 。”(根据史学家推测,古人正是在爆竹喷出的火光中,找到了制造烟花的灵感——专著《湖南花炮》)
人类的眼睛最浪漫 。/Unsplash
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为了复制流星之美,人们最终在爆竹的原型之上,创造出了最早的烟花 。
自南宋起,烟花就成了官方庆典的宠儿 。
在《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了南宋燃放烟花的情景:“宫漏既深,始宣放烟花百余架 。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
燃放烟花的同时还配合有器乐歌舞表演,华丽的场面好似一场灯光音乐烟花秀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观看了一场烟花之后,写下了动人的名句 。
几千年后,时代日新月异,人们对烟花的喜爱始终不变 。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烟花盛会总能将氛围推向高潮 。
节日里有了烟花,也有了值得回味的记忆 。/Unsplash
在我小时候,每逢重大烟花盛会,家乡的人们便会集体出动,来到烟花观赏地点,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抢个好位置,有的人甚至提前几个小时赶来 。
到了烟花真正开始燃亮、升空的时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