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于自己儿子是如何教育的?( 三 )


父亲给祖母的信里常常提到我生病、痊愈、顽皮、纠缠、读书和考试成绩等情况,有时还让我写上几句 。从存留的书信墨迹里,在信尾尚有我歪歪扭扭的个把句子 。我当时是想长长地写一大段的,表达很多心里话,可惜一握笔便呆住了 。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的信里,父亲写道:“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
父亲写信经常是用中式信笺,印有浅淡的花卉、人物和风景,按不同亲疏的朋友亲属选用 。如遇到父亲写信,我往往快速地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里挑选信笺,以童子的眼光为标准,挑选有趣味的一页 。父亲有时默许使用,也有感到不妥的,希望我另选一枚,遇到我僵持不肯,彼此得不到一致时,他总是叹息一声勉强让步的 。偶然父亲坚决以为不妥的,那当然只有我妥协了 。据悉有一位日本仙台的研究者阿部兼也先生,他最近专门分析父亲信笺选用与收件者的内在关系 。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内中有我的“干扰”,使研究里渗进了“杂质” 。在此,我谨向阿部先生表示歉意 。
我小时候十分顽皮贪玩 。但是我们小朋友之间并不常在弄堂玩耍,因为在那里玩要受日本孩子欺负 。母亲就让我们在家里玩,这样她做家务时就不用牵挂着时不时探头察看 。有一回,开头我们还安静地看书、玩耍,不久便打闹开了,在客厅和饭厅之间追逐打闹,转着转着眼看小朋友被我追到,他顺手关闭了内外间的玻璃门,我叫不开、推不开,便发力猛推,推了几下,手一滑,从竖格上一下子脱滑,敲击到玻璃上,“砰”的一声玻璃碎裂,右手腕和掌心割了两个裂口,血汩汩而下 。小朋友吓得悄悄溜走了,而我也只顾从伤口处挖出碎玻璃,至少有三四小片 。许是刚刚割破,倒未有痛感 。父亲听到我手腕受了伤,便从二楼走下来,我迎了上去,觉得是自己闯的祸,也没有哭的理由 。父亲很镇定,也不责骂,只从楼梯边的柜里取出外伤药水,用纱布替我包扎,裹好之后,仍什么话也没说,就上楼了 。
后来他在给祖母的信中提到这件事:“前天玻璃割破了手,鲜血淋漓……” 这是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写的,距父亲去世仅二十七天 。有一张母亲和我在万国殡仪馆站在一起的照片,可以看到我右手腕包扎着纱布,可见当时伤得不轻 。
曾经有人引用一段话,说在父亲葬礼的墓前,我被人抱着不知悲哀地吃饼干,似乎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小白痴 。我翻拍了这张相片寄去,详告真情,祈望考虑 。但这位作者却大不以为然,说他的根据是某某名人所述,根据确实,倒是我在鸡蛋里挑骨头,大不友好 。试问,我这个七岁男孩长得高高大大,——次年我八岁,学校检查体格,身高已达四尺,即公制的一米二二,请问我还是手抱的儿童吗?——这当然是题外话了 。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于自己儿子是如何教育的?

文章插图
现代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确实,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 。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 。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 。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