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表示天气转凉还是炎热

“七月流火”这个词,最初并不是指七月炎热,而是相反,是说暑热将退,天快凉了 。
这个词出自《诗经》,原句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和“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
这里的火,不是火光、火热的意思,而是指大火星,我国古代也称它为心宿二,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天蝎座α 。因为它色红如火,所以得名大火星 。夏历每年六月黄昏出现于南天正中,位置最高,七月后开始偏西下沉 。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表示天气转凉还是炎热

文章插图
心宿二迄今最清晰的影像,由VLT(甚大望远镜)摄于2017年8月 。诗经中七月流火的火指的就是它
大火星不是火星,火星在我国古代另有名字,叫作“荧惑” 。
流火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名词,是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西沉的意思 。
成书于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里提到的七月,是夏历的七月,大约对应于如今的农历八月,公历的九月 。
这个时间早已立秋,天气正在慢慢转凉 。所以它说“七月流火”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就是“七月大火星西移,九月妇人制冬衣” 。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将由暑热转凉,并非七月热得像一团火 。
古代文人们倒是挺一致,都用它的天气转凉的意义 。
比如元代凌云翰的《七月流火》:
人间逄七月,大火向西流 。
民事终嫌晚,天时始应秋 。
再如宋代周敦颐的《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
不过,也不是铁板一块,南宋的刘克庄显然就有不同的理解,他在《永宁寺祈雨疏文》中说:“七月流火,不胜亢烈之忧;三日为霖,未慰滂沱之愿 。”这里他就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夏季七月酷暑难耐 。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个词义的解释,现代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
公历纪年的七月,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而流火,从感官上来说,又是对酷热的一种十分形象的表达 。因此,现在很多人已经用“七月流火”来表示天气炎热 。
《诗经》写作于周代,周历比农历早两个月,加上春分点两千多年的西移,周历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六七月份,其实是很热的,说七月流火是夏季炎热似火,即使是从《诗经》写作时的年代来说,也是说得通的 。
究其原因,两种解释的分歧,产生于对《诗经》中七月的理解,是指夏历的七月,还是周历的七月,以及古今对不同历法下相同时间(七月)表述的不同理解 。
两者相差两个月,天气一凉一热,截然不同 。
语言学家沈怀兴说:“社会语言学认为,从本质上讲,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本质特点也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
语言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并服务于时代的,很多古代词语的意义,已在现在产生了约定俗成的新意义 。如出尔反尔、空穴来风等,甚至产生了对立的新义项 。旧词赋新意,词语的语义总是在不断地引申演变的,这是词义随时代的嬗变 。
查找语言材料,近年用七月流火表示天气转凉的用法几乎不见了,而用七月流火表示天气炎热的则比比皆是 。
比如文学作品,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那一年叛军逃走后,长安正是七月流火,天气很热 。坊门关上以后,想到外面大路上乘凉也不可能了 。”
新闻报道,人民日报1992年07月18日《七月,在刘少奇家乡》:
“七月流火,酷署难当的日子里,潇湘厂的一群电影人来到这里拍摄《刘少奇的4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