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 , 他的田园诗恬淡自然、韵味隽永 , 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流派 , 被后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形象也发展成高蹈遁世、淡泊名利的隐士代表 , 千百年来为风流名士之辈所标榜 。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颜延之在《陶证士诔》中评价陶渊明"心好异书 , 性乐酒德"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他:"渊明少有高趣 , 博学 , 善属文 , 颖脱不群 , 任真自得 。"这些都准确地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 他"好读书 , 不求甚解" , 又好饮酒 , 写了大量饮酒诗 , 博学善文 , 卓尔不群 , 这种风度充分体现了魏晋士人崇尚自由、向往自然的独特个性 。
陶渊明生逢晋、宋易代的乱世 ,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功臣 , 官至大司马 , 他的祖父陶茂官至太守 , 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式微 , 以致生活贫困 , 他九岁丧父 , 自幼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 , 在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度过了他"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的少年时光 。二十九岁时 , 陶渊明第一次外出做官 , 任江州祭酒 , 但没几天 , 因为"不堪吏治" , 就辞官回家了 , 他的不合作主义 , 很早就开始表现出来 。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 , 陶渊明入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府 , 当了一名参军 , 后来因母亲孟氏去世 , 于隆安五年(401)的冬天 , 回家居丧 。此后政局发生剧变 , 安帝元兴元年(402) , 野心勃勃的桓玄举兵攻入京师 , 于元兴二年(403)篡位 , 改国号为楚 。元兴三年 , 刘裕起兵征讨桓玄 , 陶渊明再次出仕 , 在刘裕手下当了参军 , 后来他觉得在刘裕幕中难有作为 , 第二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 , 但只在官八十多天 , 就以"我不能为五斗米 , 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隐田园 , 从此再未出仕 。
在陶渊明传世的125首诗歌中 , 有关酒的诗歌占了很大部分 , 据学者统计 , 在他的诗歌中 , "酒字出现三十一次、醉字七次、醒字三次、酣字三次、醇字一次 。"正因为对功名渴求、死生忧惧和超然物外的矛盾时常萦绕在他心头 , 他不得不借酒浇愁 , 以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 也因此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饮酒诗 , 他的《饮酒诗》二十首都是他在"闲居寡欢"时 , 借酒消愁时的产物 。《饮酒·其五》即是此中的佳作: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诗歌的首句两句"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诗人将自己的居住环境娓娓道来 , 平淡而自然 , 他虽然在人群聚居的地方结庐建屋 , 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这样反差手法 , 常见于陶渊明的诗歌中 。他在《归园田居》中便有"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的相同反差写法 , 这样的反差 , 使得诗歌的情感张力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