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怎么办 女生喝酒脸红怎么办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 , 字星杓 , 又名启明、启孟、起孟 , 笔名遐寿、仲密、岂明 , 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 , 周建人之兄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 , 中国民俗学开拓人 , 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 , 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 。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 , 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 。“五四运动”之后 , 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 , 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
这个年头儿 , 喝酒倒是很有意思的 。我虽是京兆人 , 却生长在东南的海边 , 是出产酒的有名地方 。我的舅父和姑父家里时常做几缸自用的酒 , 但我终于不知道酒是怎么做法 , 只觉得所用的大约是糯米 , 因为儿歌里说“老酒糯米做 , 吃得变“nionio”──末一字是本地猪的俗语 。做酒的方法与器具似乎都很简单 , 只有煮的时候的的法极不容易 , 非有经验的工人不办 , 平常做酒的人家大抵聘请一个人来 , 俗称“酒头工” , 以自己不能喝酒者为最上 , 叫他专管鉴定煮酒的时节 。
有一个远房亲戚 , 我们叫他“七斤公公”──他是我舅父的族叔 , 但是在他家里做短工 , 所以舅母只叫他作“七斤老” , 有时也听见她叫“老七斤” , 是这样的酒头工 , 每年去帮人家做酒;他喜吸旱烟 , 说玩话 , 打马将 , 但是不大喝酒(海边的人喝一两碗是不算能喝 , 照市价计算也不值十文钱酒) , 所以生意很好 , 时常跑一二百里路被招到诸暨嵊县去 。据他说这实在并不难 , 只须走到缸边屈着身听 , 听见里边起泡的声音切切察察的 , 好象是螃蟹吐沫(儿童称为邂煮饭)的样子 , 便拿来煮就得了;早一点酒还成 , 迟一点就变酸了 。但是怎么是恰好的时期 , 别人仍不能知道 , 只有听熟的耳朵才能够断定 , 正如古董家的眼睛辨别古物一样 。
展开全文
大人家饮酒多用酒盅 , 以表示其斯文 , 实在是不对的 。正当的喝法是用一种酒碗 , 浅而大 , 底有高足 , 可以说是古已有之的香宾杯 。平常起码总是两碗 , 合一“串筒” , 价值似是六文一碗 。串筒略如倒写的凸字 , 上下部如一与三之比 , 以洋铁为之 , 无盖无嘴 , 可倒而不可筛 , 据好酒家说酒以倒为正宗 , 筛出来的不大好吃 。唯酒保好于量酒之前先“荡”(置水于器内 , 摇荡而洗涤之谓)串筒 , 荡后往往将清水之一部分留在筒内 , 客嫌酒淡 , 常起争执 , 故喝酒老手必先戒堂值以勿荡串筒 , 并监视其量好放在温酒架上 。能饮者多索竹叶青 , 通称曰“本色” , “元红”系状元红之略 , 则着色者 , 唯外行人喜饮之 。在外省有所谓花雕者 , 唯本地酒店中却没有这样东西 。相传昔时人家生女 , 则酿酒贮花雕(一种有花纹的酒坛)中 , 至女儿出嫁时用以响客 , 但此风今已不存 , 嫁女时偶用花雕 , 也只临时买元红充数 , 饮者不以为珍品 。有些喝酒的人预备家酿 , 却有极好的 , 每年做醇酒若干坛 , 按次第埋园中 , 二十年后掘取 , 即每岁皆得饮二十年陈的老酒了 。此种陈酒例不发售 , 故无处可买 , 我只有一回在旧日业师家里喝过这样好酒 , 至今还不曾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