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古代压岁钱的寓意含义

压岁钱这一风俗起源是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压岁钱曾经是“压祟钱”,是对孩子的吉祥美好祝福,有保佑孩子平安的寓意等等,那么, 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古代|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古代压岁钱的寓意含义
文章图片
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
小辈每年收到的“压岁钱”上,寄托了家中长辈对他们的美好祝福,而这一风俗的来源,还得说到一个民间传说。
据传,古时候曾有一种名为“祟”的妖怪,它们常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外出活动,并趁机潜入百姓家中,然后,偷摸熟睡的孩子的头。
但凡被“祟”摸过的小孩,都会出现头痛发烧的症状,几天后醒来,就会变成一个傻子。所以,每户有小孩的人家,都会在三十这天的夜里,燃着灯、彻夜不歇,这就是“守祟”。
话说,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面对这意外降生的宝贝疙瘩,老夫妻自是爱护有加、视若珍宝。
这一天又到了大年三十,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于是,夫妻二人拿出八枚铜钱逗他开心,自己则靠在床边守着。孩子玩累了之后,将几枚铜钱放在枕边,就沉沉的睡去了。
半夜,突然一阵阴风吹过,“祟”悄悄地潜入了这对老夫妻的家中,轻轻地吹灭了蜡烛,正准备去摸孩子的头。
谁知,枕边突然乍现八道金光,“祟”被吓得夺门而逃!不出几日,这事不胫而走,人人都知道“祟”被铜钱吓跑了。
之后,大家都认为,八枚铜钱是八仙为保护孩子化身而来。又因“岁”与“祟”同音,所以,后来的人们,便将“守祟”称作“守岁”,还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铜钱,以祈佑平安。
宋元时期,春节由曾经唐朝的立春日,改到了正月初一,使得立春日的风俗,也随之转到了正月初一。
过春节时,长辈给小辈铜钱,供其把玩,同时,又希望铜钱带给他们平安喜乐,这一风俗盛传不衰、沿袭至今。而这“压岁钱”有正式称呼,还是在明清时期。
清代编纂的《燕京岁时记》中,曾这样写道:“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明清时期,铜钱以线串之,所以,“压岁钱”在民间又被称为“串线”。晚辈们得到长辈所赐的“压岁钱”后,将其像玉佩一样戴在身上成为装饰品的一种,既能用以辟邪保平安又能彰显对长辈的尊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压岁钱”渐渐向“钱”过度了。到了民国,压岁钱装饰、辟邪的功能,被彻底抛弃,压岁钱便变成了真正可供使用流通的货币。三十“压岁”时,晚辈送上吉祥的祝语,长辈派送“福利钱”:红纸内包上百文铜钱,寓意着“长命百岁”;要是包上银元一枚,那就寓意着“一本万利”。
在金属货币被纸币取代后,长辈们便喜欢将连号的新钱,作为“压岁钱”,寓意“好运连连,连连高升”。并且,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如今的数字货币, “压祟钱”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得到的“压岁钱”。
古代|古代压岁钱有什么寓意古代压岁钱的寓意含义
文章图片
压岁钱什么时候给比较好
压岁钱究竟是年三十晚上给孩子,还是大年初一给孩子。也有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在意这个细节,觉得什么时候给孩子压岁钱都一样。
老一辈说压岁钱是为了在年三十晚上帮孩子驱邪保平安而诞生的,而大年初一给孩子的钱就不叫压岁钱了,而叫拜年钱。因此,在年三十晚上给孩子。
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属于“守财日”。因此,在这一天不应该拿家里的钱给别人,预示着这一年都只会聚财,不会散财。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不应该给孩子任何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