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创业做什么好 豫东平原创业做什么好( 四 )


经过再三思考,他决定做芦笋生意 。因为手里没钱,他到朋友处谈了自己的想法,想得到朋友的支持,但是朋友感觉他冒险,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生意让他赚钱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刘连新自己赌气做生意:在淮阳收购芦笋,然后运到山东销售 。经过认真收购,很快达到了一大卡车的运量,刘连新信心满满,但是因为天气热,箱装芦笋封闭不严,到达山东时,一些芦笋发生了变质 。第一次他赔了7000元,在当时这个数字还是不小的 。
遭受这次打击后,刘连新好长时间陷于苦闷之中,甚至有点绝望,但是他又不甘于就此失败 。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这就是刘连新的性格 。后来他找到了“起死回生”的突破口,从外地带回芦笋种子,然后提供给笋农 。于是,他到扶沟县等地销售芦笋种子,服务笋农的同时自己也有了回报 。手里渐渐有了一些积蓄,第二年,他继续干起了芦笋倒运生意,一步步扭转了不利局面 。
从那时开始,刘连新就一心扑到芦笋外销上,一直干了十年 。在此期间,他先后到西华县、淮阳县搬口乡、山东省运城、江苏省沛县、砀县、萧县等地调运芦笋 。
重挫之后砺强志
2003年,随着非典的到来,一向稳定的芦笋市场也受到了冲击 。欧美一些国家加大了对芦笋的出口检测,以前合格的芦笋现在变得不合格了,国家对外贸易受阻,刘连新的芦笋生意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尽管后来国家防治非典取得成效,但是国际芦笋市场始终没有看到复苏的景象 。真是祸不单行,在此期间,2005年,刘连新的女儿因为生病需要治疗,那一段时期,他几乎都在奔波于省市各大医院 。他借遍了亲戚朋友,花去了几乎所有的生活积蓄,所幸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好了女儿的病 。女儿的病是好了,但是自己已是“家贫如洗”了 。
穷则思变,为了生存下去,完全失去创业资本的刘连新不得不背起铺盖卷,靠朋友介绍,去深圳打工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潮州老板,所在的厂子专门生产帆船的缆绳 。靠着自己的诚实和勤劳能干,他很快受到了老板的赏识 。老板对他很信任,让他做后勤管理的工作 。刘连新不负重托,卖力工作,就这样一直在那里干了八年 。
八年的打工生活使刘连新成长了不少,尽管挣到了应该的报酬,但是他骨子里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想在老家的肥沃土地上有一番作为,以此造福父老乡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 。
外运的芦笋运输车
广阔天地“芦笋梦”
2013年,刘连新权衡再三,决心回乡创业 。
也许是以前的芦笋情感未泯,刘连新又燃起了自己的“芦笋梦” 。为了寻求突破,他到山东一个朋友那里认真考察芦笋种植情况,详细了解土地流转承包种植芦笋的秘诀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他还远到上海北京等地市场考察芦笋销售行情 。
刘连新的创业应该说是逢上了好时机,国家提倡土地流转,提倡规模种植 。2015年夏,根据国家政策,他成立了河南晴耕雨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为了稳妥起见,他先在安岭承包了五十亩地,算是搞个“试验田” 。当时的土地流转价格是1250元/亩,由公司提供种子、种植技术,和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 。为了让农户放心,他采取保底价收购,价钱为4元/斤 。现在来看,实际上公司收购的价钱均超过了5元/斤 。刘连新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种植芦笋每亩地的投资,种子、化肥、农药、人工加在一起充其量也就是两千元左右,而一亩地的年收入为一万多元,即便是遇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每亩地可以绝对保证八千元以上的收入,何况自然灾害对芦笋的影响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