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第六感觉特别准 为什么是第六感( 三 )


我们对于第八识的理解,要尽量从“含藏”和“功用”两个角度进行 。它们不是实在体,它们是个过程,是象瀑布一样的过程,它们即是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它们又不是这个事物或多个事物 。第六感所知的事物,其实全出于我们的所说的“心”,自然,这个“心”不仅仅是意识,不仅仅是第六识,或者说它本质上不是意识 。
我们日常“分析”的习惯在荣格那里评价也并不高 。而且,他认为西方是长于分析,这正是西方人的一个弱点 。他甚至说哲学家根本不知道思维是什么东西 。他说,“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的观念了 。”(《未发现的自我》)
有一次,有个医生对荣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疑问,请荣格说清楚自己的直觉是怎么回事儿 。荣格非常坦率地说,自己没有方法描述这件事,对于病人的了知,很多时候就是直觉 。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也感到他可能认为中国的“道”与无意识有关 。他说:中国人认识事物与西方人不同,比如在街上,许多人在走,中国人要认识的是:这街上许多人“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这“许多人”的整体是什么意思;而西方人则分析: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要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些什么人?荣格认为深入认识无意识需要学习中国的“道”,据说他自己也曾亲身闭关修习 。甚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观点与西藏密教的关系 。他的关于“原型”,关于“无意识”的许多观点,确实与佛教的许多修学方法有相通的地方 。不过他说,他的心理学只是理解人的心灵的一种观点 。仅是一种观点而已,他同情宗教但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宗教 。
具有分析能力的,在佛教的学说里,主要是第六识 。而无意识不属于分析这个范畴,因此无意识是除第六识外的集合 。从这一点也可以肯定,第六感它肯定与第八识有直接的联系 。
(四)佛教神通解释
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第六感是凡夫的觉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六感没有稳定性,人在放松的时候,进入一种相对无碍的境界时,有时潜意识的漂浮物便会呈现出来 。或者,我们对一事物专注到一定程度,这种凡夫的禅定也会使们得到第六感 。前者就是业力,后者就是定力 。
一般意义上的神通是禅定修习的结果 。而在佛教里,禅定与智慧是不分开修习的,或者说,定慧的成就必须是共同的 。如果仅有禅定的成就根本不是佛教修行者 。佛法的要点在于智慧,而所谓智慧,就是空性见 。所以,我们会知道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证得寂灭的阿罗汉果中,分成二种,一种是有神通的,一种是无神通的 。佛在世时,有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被强人污辱,她没有神通,对此无可奈何;这时同样证得阿罗汉果的莲色尼则依神通了知此事,用神通飞入其前把她救出来 。而在大乘法中,真正具足佛教意义上神通是则必是证得三三昧的菩萨 。
但是,在实践中,没有神通的解脱者总是一种特例 。根据佛经里的描述,大多数阿罗汉都具足神通 。也就是说,空相与神通同时具足 。
佛经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梵天对自己的所处的境界非常自满,他看到在这个境界中只有自己,便认为自己得到了永恒的光明与快乐 。这时佛陀入于三昧,身形消失而入梵天,升入梵天顶上的虚空中,表示佛法高于梵天 。这时大迦叶、目连等尊者用净天眼观察到这件事情,也身形没失,入梵天顶上 。这时梵天才知道自己所证境界并不是最高的 。他问目连尊者,是不是佛弟子中很多人都有这个能力啊 。目连尊者说,其他声闻弟子,也都有这样的神通的,并说:“得尽诸漏知他心,能现神变化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