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交通习俗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牧马: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 。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 。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 。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
勒勒车: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 。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 。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婚俗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 。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 。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 。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 。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 。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 。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 。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 。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 。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 。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 。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 。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 。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 。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又称择喜日 。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 。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 。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 。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 。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 。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 。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
刁帽子:也称抢帽子 。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 。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 。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 。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