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隔代教育不要“越俎代庖”

双减背景下,家庭养育会有哪些“忌”和“宜”?作为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又该如何调整?近日,在2021年度黄浦科普论坛上,围绕“做智慧家长,育孩子未来”主题,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专业的专家,从环境政策、隔代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三个维度展开诠释,为现场近百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进行答疑解惑。
忌走回头路,宜减了又减
现场,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建议三个“忌”和五个“宜”——忌走回头路、忌完全放养、忌找人包办;宜减了又减、宜长了又长、宜德智体美劳、宜社交闲聊、宜职业启蒙。“‘双减’背景下,孩子的时间空出来了,也让家长们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这里的陪伴不是指‘屏幕教育’,而是在陪伴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拉长’长板,找到TA的‘燃点’,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贺岭峰表示。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博士袁易卿建言家长们,双减背景下,孩子的时间多了,家长能给予的“最好”家庭教育其实就是陪伴,随着陪伴时间拉长,孩子会得到价值的认可,“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要用信任代替包办和恐吓,不要过度保护,阻碍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
隔代教育更不要“越俎代庖”
双减后,祖辈们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应该怎样?隔代教育的责任和边界又在哪里呢?对于祖辈们“心心念念”的隔代教育利与弊,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原主任、司法鉴定专家陈圣祺建议,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特别是“双减”之后。而且家庭教育应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隔代教育的祖辈不要‘越俎代庖’,如果教育理念和父母出现偏差,大人们要私下沟通好,口径一致、观点统一。同时祖辈们也要‘与时俱进’,要学习,因为和孩子经常在一起或住在一起,你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专家们的分析和建议,引发现场祖辈们的诸多共鸣。家住南昌路的管阿姨深有体会地说,自己儿子儿媳工作忙,她和老伴帮忙带小孙子,从出生带到了三岁多 ,“我很认同专家讲的,父母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不是给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早教课,而我们爷爷奶奶的角色是支持配合”。
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浦骏表示,在近期工作和社区排摸中发现,许多父母和祖辈对于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有迷茫、有误区,此次以科普论坛的形式,邀请专家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给家长们尤其是祖辈们进行分析和建议。今年,还将进行调研,并继续针对隔代教育开展系列活动,拓宽家庭教育的内涵,帮助更多家庭发挥隔代教育优势,帮助孩子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 家庭教育|隔代教育不要“越俎代庖”】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家庭教育|隔代教育不要“越俎代庖”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