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让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成长

让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成长
■付 彪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 , 中小学生课外时间得到释放 , 周末、节假日家长和学生将目光投向大自然 , 研学游、亲子游成为热点 。
学校是大课堂 , 户外也是大课堂 。 但现在的孩子离自然越来越远 , 如何把自然教育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 将课本内容和现实结合起来 , 将孩子们学的知识活化 , 让更多知识融会贯通 , 这对孩子的全面成长非常有益 。
让孩子从小接受自然教育 , 可以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良好品质 , 能让孩子从各种生态体验和实践活动中学到许多平常学不到的知识 。 现实生活中 , 不少孩子分不清韭菜和麦苗 , 甚至不知道花生长在地里 , 这都是脱离自然、缺少必要的实践活动造成的 。
让孩子从小接受自然教育 , 可以拓展“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的新内涵 。 当下 , 就近选择市中心的景区、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 , 成为周末亲子游的好去处;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的主题内容也成为学生出游的主流选择 , 因为这些场景远远比书本教会他们的更生动 。
让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成长 , 需要开发更多元化的新产品、新题材 。 比如 , 有的研发了农业丰收体验产品 , 根据小学课文《落花生》设计了了解花生构造和种植、采摘、淘洗、晾晒等环节;有的研发了“沉浸式体验性”红色研学产品 , 将写生采风实践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 正是凭借丰富的形式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 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
【成长|让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成长】今年6月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 提出要大力发展研学旅游 , 开发集文化体验、科技创新、知识普及、娱乐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新型研学旅游产品 。 “双减”之后 , 我们更应注重挖掘劳动及自然教育、红色研学、体育及非遗的潜力 , 更应充分认识到大自然巨大的教育力 , 多让我们的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教育价值不比课堂教育逊色 , 甚至比课堂教育的价值还要广泛、持久、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