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

在各大企业公司的招聘网站,年龄界限一般是35岁以下,不禁让人思考关于35岁以下职场人去向问题,35岁职场中的一个分水岭,既是机遇,也是危机,那么,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35岁以上|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
文章图片
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
不难发现,在各大公司的招聘启事中,对“应聘者年龄”都有惊人相似的要求:35岁以下。这股风潮从互联网企业刮起,又迅速蔓延至金融业、事业单位…大多数企业用这种直白的方式,表达出对充满活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的青睐。35岁,似乎成为两拨人的分水岭。
于是就诞生了关于35岁以上的人都去哪儿的问题。
35岁以上|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
文章图片
35岁职场人群的选择
35岁以上的要么高升领导,要么一辈子待在一个岗位碌碌无为,不敢辞职,害怕事业,要么去了劳动力市场,要么依靠人脉自主择业。
可以设想,35岁如果还没建立起足够的人脉圈,体力活力又不如年轻人,也就没什么单位需要了…
1.体制内,35岁应该有一定职务了,只要一切正常就进上升通道。如果没有职务,那也没办法,反正挺安逸舒服的。一般不会跳槽的。
2.企业(女人)。如果你这个时候面临生孩子,那么对不起,很可能就会遭到冷落,没办法的,现实就是这样!如果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能力还很强,ok,前途是比较光明的。
【35岁以上|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3.企业(男人)。如果你还没有一官半职,那么就老老实实的干活吧。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再努力一把。如果有高收入的单位要你,也可以考虑了。
4.创业。有条件,有人脉,有能力,那就创业吧。为自己干活。
所以,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业,35岁面临的选择完全不同。
35岁以上|35岁以上职场去哪儿了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
文章图片
如何看待35岁职场现象

“35岁现象”表面上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也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
在充满变化的时代,未雨绸缪不失为明智之举。但除了个人端正心态、自觉加强学习外,也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抓好落实,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法、长期化,开拓更多职业发展渠道。用人单位需在激励和培训机制上下功夫,帮助员工纾解职场焦虑。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放大职业焦虑。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面向未来,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必将为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提供广阔空间。
发展心理学认为,35岁属于成年早期(20—40岁)的后段。在成年早期,个体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但人的生理机能却从30岁左右的巅峰期开始下滑。生理上的变化叠加家庭和职场角色的转变,赶上知识技能快速迭代,让很多人在35岁左右出现职业焦虑,不难理解。
优胜劣汰向来是职场常态。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补齐能力素质短板。现实中,不少人面对困难挑战选择逃避,完成工作抱着“差不多”心理,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就应以久久为功的努力来强化专业素养,延伸能力的边界;也应勇于走出“舒适区”,正视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职场成功没有捷径可走,焦虑烦恼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35岁前后正值人生大好年华,摆正心态、持续学习、用心付出,就不难突破职业瓶颈,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