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怎样用一句话激怒各个专业的人 用一句话激怒不同专业大学生

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一些不了解的外行人总会用他们自以为是的理解去解读,很容易就会激怒这个专业的人,那么,怎样用一句话激怒各个专业的人?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一句话|怎样用一句话激怒各个专业的人 用一句话激怒不同专业大学生
文章图片

怎样用一句话激怒各个专业的人
【一句话|怎样用一句话激怒各个专业的人 用一句话激怒不同专业大学生】听说你是学物流的,送快递还要先读四年书?
你不是大学生吗,这个都不会?
你们读师范的就是轻松啊,混个毕业证就有饭吃了,以后工作三年就能买车,现在的老师就是黑心,净会赚学生的钱。关键是后半句连我父母都会说,又要我读师范,又诋毁我职业,都怪那些垃圾拖累整个行业!!!而且虽然我成绩一般,但并不是师范生就是混文凭,你看到的师范生差,只能说明那个人差而已。
你学艺术的以后出来能干啥?
历史?你们是去挖墓的吧!有损阴德。
广播电视编导?进电视台工作吗?不一定?那你学它有个屁用!
服装设计,你们是不是就每天缝衣服呀?
幼儿园老师不就是保姆带孩子的吗?
护士?不就是服务员吗?不然就是我最近哪哪哪不舒服是咋回事,告诉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比较放心,这还要去医院检查?你不是学医的吗?
环境设计??是路边剪草的吗?
学摄影的,你这单反拍出来和我手机拍的效果差不多。
心理?你看看我在想什么?看不出来?那你会催眠吗?你催眠下我呗。是不是学心理的自己心理都有病啊。你们专业那些知识没必要信,不是和算命星座那些一样吗?
广告专业就是发小广告的吧。
你是学音乐的吗?唱歌还得专门学吗?学音乐的出来干啥呀?你们真安逸 每天唱唱歌就完事儿。

一句话|怎样用一句话激怒各个专业的人 用一句话激怒不同专业大学生
文章图片

家长如何看待热门/冷门专业
一般来说,冷门专业往往指报考热度较低、就业形势不够乐观的专业;热门专业往往指报考热度较高,就业前景相对较好的专业。但究其根本,衡量一个专业是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要从就业的角度、供给和需求的数据来判断。在报考时,很多同学和家长盲目选择报考热度高的专业,就是忽略了专业就业方面的数据表现。
比如说,法学、会计学、金融学、土木工程、机械、电子等专业都是典型供给过剩的专业,虽然它们具有各自的学科优势,但目前在就业市场上,这些专业的人才严重供给大于需求。
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范围也不断在变化。随着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价值取向转变,每个时代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都在不断变化。如上世纪7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后的热门专业是中文、哲学等文科;上世纪80、90年代的热门专业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而随着21世纪“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法学应势成为热门专业。
某一专业成为大热门会带来什么社会效应?以法学为例,2002年以后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法学专业,考生报考率也迅速提高,几年过后大量毕业学生进入人才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即使是到了2019年,法学专业的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2005年以后的物流专业、2010年以后的计算机专业也类似,所以家长们首先应该冷静看待近年来的金融学、人工智能等专业,如果一味追求“热门”,效果有可能反而不好。
今年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有哪些?哲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最近几年报考热度相对较低;而法学、金融学、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人工智能等专业,从报考热度上看都是热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