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上海全方位推进“幼有善育”工作 科学呵护“最柔软群体”


群体|上海全方位推进“幼有善育”工作 科学呵护“最柔软群体”
文章图片

在嘉定区红石路幼儿园 , 小朋友在进行滑步车运动 。郑逸洁摄
当每一个家庭迎来新生命时 , 伴随着幸福而来的 , 是新手家长的迫切需求:科学育儿的专业指导、合适的托育服务、幼儿园入园信息的及时提供……令人欣喜的是 , 从科学育儿指导到托育机构服务 , 上海每个区都有家门口的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给予每一个家庭实实在在的帮助 。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 。 近年来 , 上海积极落实“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 , 以公益普惠为导向 , 全方位推进“幼有善育”工作 。 据悉 , “十四五”期间 , 上海计划建设幼儿园252个 , 将极大改善办园条件 , 缓解大班额现象 。 全市托育机构托额预计在5年内可增加2万个以上 。 此外 , 上海还通过丰富的活动 , 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送到每名新手家长的面前 。
满足年轻父母的育儿高期待 , 科学呵护“最柔软群体” , 这是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提升年轻父母幸福感、满意度的载体和抓手 。
普惠性托育点已覆盖全市95%以上街镇
统计数据显示 , 上海2020年出生人口超过12万 , 而年轻父母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谁来帮忙照看孩子 。 自2019年以来 , 上海市教委连续三年牵头落实回应家庭托育需求 , 以在幼儿园开设托班为主 ,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至少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 , 为本市3岁以下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 为年轻父母缓解育儿压力 。
今年9月 , 松江区18个公办办园点新设18个托班 , 新增360个托育学位 。 为此 , 区教育局投入79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新增托育点的硬件改造和设施设备添置 , 高标准配置场地、师资和安全防护设施 , 为3岁以下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
徐汇区乌南幼儿园自2020年起恢复了托班 。 园长龚敏告诉采访人员:“托班的师资配置 , 有不少讲究:既要有年龄稍大、经验丰富的‘老法师’ , 也要有年轻活泼、体力好的新教师 。 托班老师还要同时拥有育婴资格证 。 ”此外 , 托班游戏设置、午休场地布置等 , 都与3至6岁幼儿有所不同 , 科学育儿必须落实在从硬件到软件的每一个细节中 。
截至目前 , 上海共有1098家托育服务机构 , 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627个 , 普惠性托育点覆盖了全市95%以上的街镇 , 形成了以幼儿园托班为主、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格局 , 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心、普惠的托育服务 。 2021年实事项目共计布点56个 , 到8月就已完成65个普惠性托育点的建设 , 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 。
学前教育再升级 , 服务更细致更有温情
为把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做得更加细致、更有温情、更广覆盖 , 采访人员获悉 , 在高起点的基础上 , 上海还将不断调整学前教育资源结构 , 围绕“幼儿发展优先”的核心理念 , 进一步探索丰富学前教育的内涵发展 。
助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需做好一道“减法题”——努力让幼儿减去一件衣服;与之相应的 , 也要做好一道“加法题”——增加幼儿户外奔跑、沐浴阳光的时间 。
为此 , 嘉定区在幼儿中开展的“愿望调研” , 幼儿们最期待的就是每天到户外游戏、运动 。 遵循幼儿期待 , 托幼机构探索把课堂搬到户外 。 在树林里、小溪边 , 老师们提供基本的玩具和材料 , 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自主、自发游戏 。
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更细致、更有温情的服务 , 还需要家园共育 。
家长每天在家给宝宝烧什么菜吃?是否营养均衡?每天清晨 ,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顾英姿总是提前站在幼儿园门口 , 一边迎接来园的幼儿 , 一边与家长交流幼儿每天的营养膳食情况 , 并不时地给予指导 。 在民心工程引领下 , 普陀区所有幼儿园试点从园所到家庭的全天候营养膳食管理工作 , 探索“教养医结合”健康食育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