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多名运动员在预赛取得良好成绩,但体能测试不达标无缘决赛在网上引起热议,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一刀切,缺乏合理性,那么,体能决定运动员赛事成绩合理吗?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体能决定运动员赛事成绩合理吗
近日,有多名运动选手在预赛中创造了惊喜的成绩,成绩创造者傅园慧、余贺新、甚至王简佳禾破了亚洲纪录均无缘决赛,原因就是体能测试未达标,对此很多网友都不能理解。
文章图片
游泳田径,体操、跳水、花游等技巧型项目,都在进行体能测试,就连9月份开赛的象棋甲级联赛,参赛选手也要参加基础体能测试,测试内容为100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只有达标才能获得参赛资格。
【体能|体能决定运动员赛事成绩合理吗 如何看待体能测试一刀切】体能确实重要,但重要程度也得具体项目具体看。狠抓体能的政策下,很多项目都将体能检测作为赛场的唯一入场券,这难免令人不解,用体能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成绩是否合理?
体育总局要求强化体能训练的对象基本包含了所有运动,尤其是各级各类国家队。在过去半年,从象棋到田径,从团体到个人,从水下到冰上,运动员们都在加强体能训练,为体能玩命。
从目前的体能成果看,强化体能训练固然有利好之处,但更多的是令人疑惑这么做的性价比如何。
体能很重要,训练体能也确实让运动员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有一些不妥。
体能测试应作为训练上的指导,为专项服务,那是肯定没错,但是如果要跟竞赛结合,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那就有一些矛盾。
有些运动员此前就因为比赛或者训练,身体存在劳损或者伤病,不太适合某些体能项目,比如3000米长跑有可能造成某些短跑选手的“老伤”出现酸痛。
但根据规定,也没有其他替代项目可以调整——为了争取参赛资格坚持训练和测试,反而对伤病恢复造成影响。
高运动员体能是好事,全面本来发展也是好事。提高运动员体能能够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模糊重点。
所谓术业有专攻,单项冠军就是单项冠军,突出的是一个单项,强项。可以有一定的体能标准,但是不宜要求过高过多。
文章图片
体能测试为什么不能一刀切
每一种运动有着独特的体能需求。从来没有一种体能测试能够满足所有运动项目。
甚至在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里,体能只是附属品。技战术、心理心态、甚至是针对技战术的体能,都比这些泛泛的综合体能训练更重要。如果用综合体能测试好坏决定运动成绩,这就是本末倒置。
如果强行把体能拉进运动表现的最终评价体系(和成绩挂钩),那么最终受伤的,永远是那些最具特色、最具天赋、最容易在国际赛场上拿名次奖牌的运动员。
我们必须去批判现有的体能测试标准是否合理,现有标准评价出来的,是一个全面综合发展的“人”,而不是运动员。
要注意,这两者是存在很大差别的,除了一些要求综合发展的项目之外,所有运动员必须都是“偏科”的。
你让短跑运动员去测试3000米,这就像是让法拉利去跑沙漠越野。
你让游泳运动员测卧推,这就像让一条鱼倒着游(澳大利亚游泳队的一大传统就是尽可能减少上肢推拉训练,增加上肢拉力的边缘收益)。
- 胎儿的脾气到底遗传谁?在妈妈的肚里就决定了?都不是
- 爸爸|告诉孩子:决定自己一生的不仅仅只有成绩,这五件事同样重要
- 剖腹产|22岁孕妇痛了1天2夜,丈夫不愿剖腹产,孩子出生产妇决定离婚
- 父母|“妈妈,我再玩5分钟”,父母的回应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
- 家长的三种类型决定孩子命运的完全不同
- 孩子发脾气时,顺着他还是对着干?父母的处理方式,决定孩子性格
- 达真堪布|父母说话的“音量”,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看完就重视起来吧
- 好好学习|“爸爸,咱家是不是没钱”,爸爸的回答,决定孩子的人生观
- 顺还是剖,当真是准妈妈说了算?决定人还真不是她自己
- 孩子的身高是随爹还是随妈?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这一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