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哪里 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

中国对外已经说过几次“勿谓言之不预也”,每次看到都会让人精神一振,意思就是最后的警告,这句话最早完整出现在清代初期,后来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下面带来介绍。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哪里 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哪里?
维基百科对“勿谓言之不预也”词条的解释就指出,此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术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严重的外交警告,被广泛视为其动用武力,或者更广泛意义上准备开战的信号。”并列举了历史上“勿谓言之不预”的警告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关联。
那么,“勿谓言之不预”的典故出自哪里呢?
很多人一读这个句式,会以为出自《左传》、《国语》等先秦古籍,维基也追溯到了《尚书》。
其实不然。
此语完整出现较晚,应该是在清代初期的康熙年间前期。
最早完整使用的“勿谓言之不预也”句式的,应该是徐元文和张泰交。
徐元文的《含经堂集·申饬盐政札》在整顿盐政秩序中说到,“倘旧习不除,自甘猥下,行私恣便,长弊容奸,廉访得真,即白简从事,勿谓言之不预也。所有申饬事宜开列于后。”
另,张泰交在《受祜堂集·饬知府勒索兵饷》中也讲,“倘怙终不悛,因循苟且,自简随之,悔无及矣。各宜凛遵,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哪里 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徐元文,顺治十六年(1659)状元,曾被顺治帝称为“佳状元”,康熙二十九年(1690)去世。他作《申饬盐政札》,应该是在康熙朝,确切年份待考。
张泰交,康熙二十一年(1681)进士,后官至浙江巡抚,《饬知府勒索兵饷》作于浙抚任上,所以,他说“勿谓言之不预也”似应在徐元文之后。
自他两人以后,“勿谓言之不预也”的使用慢慢多了起来,甚至乾隆皇帝都亲自用过,他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就曾说过这句话。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以后政府公告多用此语。不过,直到晚清民国,这个句式才被大量使用,直到成为外交术语。
虽然如此,但据说,只有《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为“钟声”的文章中说到“勿谓言之不预”才是终极武器。
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
“勿谓言之不预也” 意思是:事后别后悔,不要说事先没有跟你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哪里 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勿谓言之不预也”在报纸上出现的次数极少,但每次出现都异味着将有重大事件发生!
第一次:1962年印度军队对中印边境的侵犯。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结尾处:“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随即开始对印自卫反击战。
第二次:1967年7月3日新华社发表“就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人员在我国非法进行窃取情报的活动 我国外交部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文章结尾处用“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哪里 勿谓言之不预也什么意思】第三次:1978年越南军队对中越边境的侵犯。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文章结尾处:“越南当局在反华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够远了。勿谓言之不预。”随即,我军边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第四次:罗援将军针对周边某国觊觎我钓鱼岛的时候。(但人们一般只看人民日报上是否发表“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
第五次:2019年5月29日中美贸易战。2019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刊出评论文章《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掷地有声:“奉劝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维护自身发展权益的能力,勿谓言之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