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文章图片
孩子 , 是家庭的希望 , 是国家的未来 , 是备受关爱的群体 。 但是有这样一群孩子 , 他们四肢俱全却无法走路 , 他们不是天生聋哑却无法开口叫爸爸妈妈——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儿童 , 他们虽然没有健康的身体 , 但也渴望能拥抱未来 。
早在2011年 ,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我市率先开展特殊教育 。 十年来 , 儿童康复科通过引进专业康复人才 , 运用全新的康复理念 , 使特殊儿童能够生活自理 , 回归家庭 , 走向课堂 , 融入社会 , 为特殊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希望 。
开展医教结合儿童康复使命必然
2003年 ,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开始开展运动康复项目 , 主要针对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儿 。 在康复门诊接诊过程中 , 遇到的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等患儿越来越多 。 当时 , 潍坊市尚无开展这方面康复的医疗机构 , 家长只能带着孩子到外地进行康复训练 , 给这些家庭增添了诸多困难 。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迎难而上 , 派出有丰富儿童神经系统诊治经验的岳保珠主任医师等骨干力量 , 组成儿童康复团队 , 在医院空间紧张的情况下 , 争取康复训练空间 , 引进专业康复人才 , 外出学习先进教育康复模式 , 全面支持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发展 , 切实承担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责任 , 保障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 。

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文章图片

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文章图片

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文章图片

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文章图片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一路艰辛相伴与特殊儿童共成长
特教老师张同清 , 是儿童康复科的第一位特教老师 , 张老师具有丰富的普教、特教、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孤独症康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 在医院领导和科室领导的支持下 , 她组建了一支教育康复团队 。 团队成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康复知识、外出进修教育康复方法 , 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技巧 , 针对每一个孩子进行个别化教学 。

十年努力蹚出“医教结合”康复路
文章图片
张同清老师给孩子做教育康复训练
翔翔(化名)2岁时因无主动语言表达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 测试后发现各领域发展均落后于同龄儿童 , 确诊为孤独症高危儿 , 并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
入院后 , 儿童康复科给翔翔进行了综合评估 , 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个别化训练计划 。 经过半年的医院规范教育康复训练、3个月的家庭康复后 , 翔翔开始进入普通幼儿园 。 尽管已经出院了 , 儿童康复科的特教老师也会与家长沟通 , 对翔翔在幼儿园遇到的问题分析指导并制定对策 。
现在4岁的翔翔已经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了 , 积极参与班里的各项活动 , 展示自己的才艺 , 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 。 漫长的康复终于有了回报 , 翔翔逐渐成长为一个阳光活泼、健康快乐的小朋友 。
像翔翔这类特殊儿童 , 每跨出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 更需要医院和家庭的共同坚持 。 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 , 在这里 , 经过系统的教育康复训练 , 一个个的家庭又重新燃起希望 , 只有孩子健康了 , 一个家庭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一个个特殊儿童的成长 , 见证了儿童康复科的发展 。 十年来 ,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创新中发展和提高 , 从只有一名特教老师到目前拥有医师10名 , 康复治疗师30名 , 特教老师9名 , 心理治疗师1名 , 护理人员7名 , 康复训练空间约3000㎡ , 日康复患儿200余名;从一对一教学到小组、集体教学;从单一的教育模式到多个康复治疗项目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模式 。 科室还引进了可视音乐、引导式个训仪、多媒体感统系统、互动多感官系统等设备 , 这些设备为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 , 形成了一套集传统医学手段与现代康复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治疗体系 , 儿童教育康复实现了从无到有 , 从弱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