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会性死亡|如何应对被社会性死亡 中国式社会性死亡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二 )



既然人们连自家的隐私权都常常不敏感,那就更别提留意别人的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毫无避讳,毕竟也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只是当人们选择公开某些信息让人出丑时,更多的体现出他们寻求的是一种法律途径之外的非正式制裁。
虽然中国如今到了网络时代,但从社会心理上来说,“社会性死亡”恐怕倒是更接近于传统的“面子文化”和“说闲话”——实际上,往往倒是在一个熟人社会里,这样的做法才更令人畏惧,从这一意义上说,这在当时甚至是一种比法律制裁更可怕的武器,难怪一代影星阮玲玉在自杀前留言“人言可畏”一语。
与村庄这种熟人社区相比,现在人们或许不至如此,但这些私事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却极大地改变了,并且每个人都能这样发布信息。更微妙的是,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形式,本身就具有公私界限模糊的特点,在朋友圈发的一条信息,哪怕只是想让一些亲友看到,也有可能快速扩大传播为一个公共事件。
但从另一面来说,“社会性死亡”本身正折射出权利意识的高涨,激发人们捍卫隐私权,这类纠纷也正越来越多地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如果是这样,那这样的事件或许可以成为中国人现代意识的重要一课。

被社会性死亡|如何应对被社会性死亡 中国式社会性死亡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文章图片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