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朋友圈|年轻人朋友圈屏蔽父母中的三种冲突 朋友圈要不要对父母开放( 二 )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主要是三对关系,母与子关系、父与子关系、父母关系。这个理论下的家庭教育,包括亲子教育、夫妻教育还有子职教育。
子职教育,通俗讲就是孩子在家庭中责任的教育。我们在家庭中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服务,反过来也要给孩子一些规矩,按他的年龄、自立水平完成他的社会化任务,比如一两岁时必须学会自己吃饭,上学了书包应该自己整理,预习功课应该自己完成,回家见到父母应该问好等。我们很多家庭对这些日常细微的习惯从来不做要求,导致很多孩子书是读得不错,但是其他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我们经常讨论今天怎么做父母,各种文章满天飞,很少人思考今天怎么做孩子。等到孩子大了,父母需要被关心的时候,他没有这个训练,没有这个意识。这又形成一对矛盾。

年轻人朋友圈|年轻人朋友圈屏蔽父母中的三种冲突 朋友圈要不要对父母开放
文章图片

朋友圈要不要对父母开放

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家庭关系处理的角度来讲,可以更有策略地处理问题。年轻人屏蔽掉父母没有问题,但是屏蔽并没有解决父母担心和关心的问题。上大学后是成年人了,你怎么做好一个孩子,你怎么扮演好你在家庭中“孩子”这个角色?是需要思考的。
朋友圈要不要对父母开放,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也有值得深思的含义。能不能也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选择?毕竟,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实际上掐断了与父母沟通的一种渠道。成功的时候与父母一道分享喜悦,不如意的时候听一听父母的意见、建议,遇事时就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作出更理性、更全面的评估与预判。这对年轻的成长不无裨益。
对年轻人来讲,真正的成长,是要学会关心父母,满足他们的需求,及时沟通,去面对、解决父母的担心和被关心的需求。
从父母角度而言,也许有的父母知道被子女屏蔽或“拉黑”了,会觉得“很受伤”,毕竟,他们进入子女的微信圈,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实际上出于关爱子女的本能,并无偷窥之意。然而,看看这些子女的感受,有的担心父母催婚,有的为了报喜不报忧,有的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能被父母理解。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潜意识里,父母永远都是管理者的角色,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所以他们拼命想避开束缚、渴望自由。

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一定意义上关乎隐私而无损亲情,或许并不值得上纲上线。对此,做父母不妨尝试给予充分理解。毕竟,尊重子女的隐私,既是一种法律规范,也是道德和亲情的呼唤。诚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平稳、顺利地成长,希望他们的人生道路妥当、安全。然而,子女的兴趣和意愿,应该放在第一位,父母应多尊重子女的选择,从旁引导,不要因为过度干预而越俎代庖,结果适得其反。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