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3岁宝宝''爱攀比'',可能是缺乏认同感,搞清原因更重要( 二 )


第二种情况:我要比别人强>《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提到: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时,才能学会用平常心对待输赢和名次。让父母反感的往往是第一种行为,比如孩子要求买更贵的玩具、要求和别的同学一样去国外旅游等等。因为这种行为不仅看起来''俗不可耐'',并且如果无法满足,也会让父母觉得挫败。然而,当孩子出现争强好胜的''攀比心'',大部分家长只会嗔怪到:哎,这孩子就是太好强。而实际上这种''我要比别人强''的心态,才真的值得养育者反思和警醒。
马斯洛|3岁宝宝''爱攀比'',可能是缺乏认同感,搞清原因更重要
文章插图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看过的''马斯洛五层需求图'',不难发现为自尊打下基础的,是爱和安全。换句话说,孩子实现自尊的方式和感受到的接纳和爱有很大的关系。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在一次闲谈中对我说,来咨询的成年人很多都会说一句话:我做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得到我爸(妈)的一句肯定。无法从父母处得到接纳和认同,孩子在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往往会表现得很极端。看起来是更高的需求,实际上还是在满足安全和归属感的需求。如果孩子事事都要和别人比人强,而且在不如别人后表现出很剧烈的情绪起伏,那么作为父母,别第一时间去指责孩子胜负心中、争强好胜。而是应该反省一下在养育中是不是给予孩子肯定太少?关注太少?
马斯洛|3岁宝宝''爱攀比'',可能是缺乏认同感,搞清原因更重要
文章插图
让''攀比心态''帮助孩子成长虽然攀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心态,孩子通过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成绩或者跑步更快的速度等''比别人强''的方面来增加自尊心。但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处处都比别人强,所以通过攀比建立起来的自尊并不可靠。而父母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和''攀比心态''相处,如何将之化为完善自己的动力,以及如何平常心对待,获得真正的自尊。A、 发现孩子的具体需求曾经有位经济实力不错的朋友,每当孩子说同学有什么,朋友有什么,总是尽力去满足,从不拒绝也不问为什么。他说只要不是特别贵的东西,为啥不让孩子开心点呢。直到有一天,孩子要求他换辆车送自己去学校。朋友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他问孩子:为什么要换辆车呢?结果孩子告诉他,他的好朋友晨晨、豆丁他们爸爸的车都是黑色的,有次大家聊到家里的车,朋友们家里的车都是黑色的,自己家的车却是白色的。
马斯洛|3岁宝宝''爱攀比'',可能是缺乏认同感,搞清原因更重要
文章插图
朋友这才恍然大悟,孩子追求的并非是什么虚荣,而是一个群体的认同感。但是他错把''一致''当做了认同感。于是对孩子解释,小伙伴们重要的是有一样的兴趣爱好,车子的颜色并不重要。其实在孩子出现这种攀比需求的时候,父母可以不用马上训斥孩子,可以稍微等孩子的情绪过去,在慢慢沟通,发现孩子隐藏在攀比心后的真正需求。B、 引导孩子''正向竞争''在某些情况下,攀比心可以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并且最终发现努力后获得成就感的快乐,过上一种积极的人生。爸爸妈妈要帮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当孩子因为唱歌总是走调,无法进入合唱队而沮丧时,我们可以鼓励他在其他方面努力,发挥优势获得价值感。
马斯洛|3岁宝宝''爱攀比'',可能是缺乏认同感,搞清原因更重要
文章插图
C、?家庭价值取向孩子的''攀比清单''中体现的家庭的''价值取向''也值得我们注意。如果父母一直在谈论别人家庭的财务状况,孩子自然更倾向于在''金钱''领域的攀比。我有一位朋友,出身高知家庭,父母在家从来不讨论物质上的享受,反而经常羡慕别人在专业上取得的成就。他也坦言,自己平时真的只会和同事攀比''论文数量''。小辫子妈有话说:对于攀比心态,我们其实更应该关注孩子背后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认同感,提高孩子的自尊,并且告诉孩子该如何应对这种''感觉'',寻找自己独特的地方,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价值评价,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全面型人格。【图片来源有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