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以内“黏妈”和“不粘妈”的宝宝,10年后,性格差距很明显

大宝自从满3岁后 , 就开启了“电视迷”生活 , 每天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哭着要看电视 。 昨晚实在忍不住 , 狠狠地骂了她一顿 , 结果她跑到孩子爸那里哭了一小时 , 最后哭累睡着了 。 夜深人静时 , 看着她熟睡的脸庞 , 黑夜中翻开了她专属的宝宝相册 。
一幕幕温馨的场景浮现在脑海 , 3岁以前的她从来不会迷恋除我这个妈妈以外的任何事物 。 整天咧着小嘴喊妈妈 , 每天只要我在家 , 她就像一个牛皮糖似的整天粘着我 , 离开她一小会就吵着闹着要找我 , 虽然带得累 , 但也是“甜蜜的负担” 。
现在她的喜欢改变了 , 她爱的不再是我这个妈妈 , 而是电视机、动画片、小零食、小伙伴 。 还记得那会常常听婆婆说:“你的孩子也难带了 , 整天妈妈妈的 , 我那会生了三个孩子 , 不管我在不在 , 他们从不哭闹 , 可好带了” 。
婆婆自以为是地“高级凡尔赛”并没有让我觉得羡慕 , 反而是心酸 。 因为作为一名育儿工作者 , 我深深明白孩子“这么乖”是属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 也许很多家长不明白这句话 ,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说离开妈妈就不乖和离开妈妈就乖的孩子 , 长大后会有哪些差距 。

一岁半以内“黏妈”和“不粘妈”的宝宝,10年后,性格差距很明显
文章图片
妈妈在不在宝宝都不哭闹 , 这不是“高级凡尔赛” , 其实该警惕了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 , 曾经设计过一个“陌生情景测验” , 这个实验主要是用于研究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 。 从这个实验中 , 玛丽·安斯沃斯界定了三种基本的依恋类型 。 其中“回避型”依恋就是妈妈在或不在宝宝都不哭闹的典型表现 。
妈妈在或不在宝宝都不哭闹 , 这是一种“回避型依恋”
妈妈离开宝宝身边 , 他没有反应;妈妈回到宝宝身边 , 他也没有反应 , 不会哭不会闹 , 该干啥干啥 。 可能有些家长照顾这类孩子会觉得“很省心”、很“凡尔赛” ,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平静 , 但是他们的心率是比较高的 , 而且他们在玩的时候也不是格外平静专心 。

一岁半以内“黏妈”和“不粘妈”的宝宝,10年后,性格差距很明显
文章图片
“回避型依恋”称之为“无依恋婴儿”
“回避型依恋”这种类型的依恋关系 , 是指婴儿和妈妈并没有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结 , 所以也把这类婴儿称之为“无依恋婴儿” , 目前这类婴儿的占比大概在20%左右 。
在婴幼儿阶段看上去就是“他们比较好带、不粘妈” , 如果你一直不想办法改善 , 可能在10年后 , 他就会变成一个没有安全感、对亲密关系态度消极、渴望爱又逃避爱、有很强界限的人 。
“回避型依恋” , 妈妈要引起警惕
宝宝对妈妈的存在或离开没有反应 , 这时妈妈就该引起注意了 。 小时候妈妈没有和宝宝建立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 , 那么随着孩子长大 , 他们的性格、人格发育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
想要增加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 , 妈妈平时一定要多和宝宝互动、多抱抱他们、多关注他们 , 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 。

一岁半以内“黏妈”和“不粘妈”的宝宝,10年后,性格差距很明显
文章图片
整天挂在妈妈身上 , 一离开妈妈就哭的宝宝 , 恭喜你收获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对于那些在妈妈在身边的时候 , 总是黏着妈妈、挂在妈妈身上的宝宝来说 , 妈妈们千万不要觉得宝宝太难带 , 而是他们和你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 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 同时也证明了你是一个很棒的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