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法|在古代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么 蚂蚁庄园小课堂12月8日答案

中国历法是慢慢发展演变过来的,表达方式也非常复杂,很多人对于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在古代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蚂蚁庄园小课堂12月8日答案
在古代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
正确答案:农历7月
古人有月建的概念,就是把一年十二个月和天上的十二星辰联系起来。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十二支和十二月相配,依序称为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按夏历,将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的叫正月,称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以下各月依次类推。

古代历法|在古代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么 蚂蚁庄园小课堂12月8日答案
文章图片

相关阅读:古代历法介绍
一、历法发展
(一)历法分类
阳历: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如今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则为阳历。
阴历:称月亮历,或太阴历,历月为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大月30
天,小月29天。
阴阳历: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1个月,但设置闰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一般每经过19年会有7个闰年,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又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二)著名历法
夏历:中国最早的历法,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
太初历:汉武帝时修订历法,以年号命名为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
大明历:南朝祖冲之制定,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1481日,与现在的精准测量仅相差52秒。
大衍历:唐朝僧一行制定的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该书包含太阳、月亮等运动和计算方法,对中国历法史影响很大。
授时历:元朝郭守敬等编制,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时宪历: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引用西洋法数,后经汤若望删改献给清朝,定名为时宪历。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作夏历或农历。

古代历法|在古代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么 蚂蚁庄园小课堂12月8日答案
文章图片

二、纪年
(一)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古代纪年的通用方式。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被称为甲子或花甲。
(二)君主纪年法
以君主在位年数来纪念,一般开国君主或篡位君主即位当年为元年,其他君主即位次年为元年。
(三)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意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四)民国纪年
“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颁布,按照公历来纪年,这种纪年法仍然类似年号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五)公元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公元纪年。
三、纪月
(一)地支纪月
古人有月建的概念,就是把一年十二个月和天上的十二星辰联系起来。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十二支和十二月相配,依序称为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按夏历,将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的叫正月,称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以下各月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