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式早教,让父母成为老师
关注孩子
关注教育
文章图片
早期教育从新生儿开始 , 可使大脑获得足够的刺激 , 即使大脑在功能上和结构上更趋完善 , 又促使潜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 近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很多都市父母对早教班失去了兴趣 , 而“生活式早教”正悄然流行起来 。
何谓“生活式早教” , 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 对于0-3岁孩子来说 , 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 , 因此 , “生活式早教”特别强调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的重要性 。 “生活式早教”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PAT”运动 , 意即“parentsasteachers(让父母成为老师)” , 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 , 而是教育父母” 。
重视家庭早教的不到两成
采访人员随机调查了30位0-3岁孩子的家长 , 发现有一半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也需要早教学习 , 但是能做到实践的 , 大约有三成;能做到系统实践的 , 只有不到两成 。
【生活式早教,让父母成为老师】30位家长中 , 有6位家长认为不需要给孩子进行早教 , 他们认为 , 自己小时候也没有经过系统早教 , 孩子的发展就应该顺其自然;有4位家长的宝宝还不到一岁 , 他们觉得等宝宝再大点时去早教班比较好;有11位家长虽然了解早教对孩子潜能开发的作用 , 但因为工作繁忙或费用较高等各方面因素影响 , 没让孩子上早教班 。 不过 , 调查结果显示 , 有一多半家长读过早教方面的书籍 , 能在家里对孩子进行部分训练 , 不过不系统 。
被调查家长中 , 有9位家报了早教班 , 一般每周一次 。 其中4位家长比较依赖早教班 , 回家后对孩子的相关训练做得很少;其他5位家长除了带孩子上早教课程 , 回家后还会根据早教班的训练和自己看的早教方面的书籍坚持给孩子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
把早教课堂的游戏“搬”回家
妈妈:高楠楠(高校老师)儿子:金金(1岁4个月)
我从怀孕起就开始为育儿做准备了 , 那时我疯狂地读遍了我们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和育儿有关的所有书:从胎教到幼教都有 , 就是希望自己能多储备些知识 , 别浪费孩子0-3岁的智力发育黄金期 。
孩子出生时 , 我才发觉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现在回想起来 , 前三个月的早教也是东一榔头 , 西一棒槌的 , 非常不成系统 。
后来 , 儿子3个月的时候 , 我给他报了早教班 。 前几个月 , 早教是一个月一次 , 我负责记住老师的动作和要领 , 老公则在一旁仔细记笔记 。 等回来 , 我就按照笔记整理出这个月的早教训练计划 。 我一般会把每天的大致训练内容列出来 , 如早上着重训练视觉和阅读 , 下午进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 晚上锻炼乐感等 。
6个月后 , 儿子开始一周上一节早教课 。 我觉得早教课其实是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 如果仅靠这45分钟 , 很难真正提高孩子的相应能力 。 因此 , 我会购买相应的音乐、感官教具 , 把课上的游戏“搬”回家 , 让儿子在家里也能体会到上课的乐趣 。
虽然把早教“搬”回家确实占用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每天要抽五六个小时陪孩子) , 但成果确实很惊人 。 儿子各方面的能力 , 大运动、精细动作、音乐等能力普遍要超前2个月 。 7个月时 , 儿子就能爬了 , 11个月会走 , 1岁1个月能说话 , 1岁2个月时 , 宝宝已经能跟上节奏跺脚了……
平常过日子也可以上“早教”
妈妈:何杰(翻译)女儿:萌萌(2岁)
女儿不到3个月作息就非常规律 , 6个多月会叫妈妈 , 14个月时能流畅地说6-8个字的句子 。 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 家里某样东西的位置动过她能很快发现;社交能力一流 , 出去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 , 玩东西肯轮流、愿分享;生活习惯很好 , 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 , 手脏了要求洗干净 ,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 刚跨上自行车,婆婆就把我抱住,孕期安全出行,要避开4类方式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辣妈|辣妈“六亲不认”式送三胞胎上学,像极了传说中的“赶鸭子上架”
- 生活|孕早期先兆流产,60%都是这个原因引起,其他因素可人为杜绝
- 生活|80后独生子女心声,“四个父母”不是难题“两个孩子”才最发愁!
- 同事|这种“中国式哄睡”容易伤害孩子的大脑,家长别害了娃还不自知
- 水果|宝宝肠胃弱,但很多人还不知道原来这几种喂养方式竟然是错误的
- 仪式感对孩子成长的意义重大,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些事父母别偷懒
- 生活环境|多带孩子去这几个地方,省钱又有趣,还能促进智商、情商双向提高
- 周杰伦晒昆凌孕照,正式官宣三胎,网友:生娃比出专辑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