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方死亡,如何跟孩子谈这件事


父母一方死亡,如何跟孩子谈这件事
文章图片
昨天看了付丽娟老师的直播 , 主题是《当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 , 如何与孩子在一起》 。 付老师着重讲了父母离婚或其中一方死亡 , 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 。 如此残酷冰冷的事实 , 在付老师的娓娓道来中 , 竟让人看到温暖和希望 。
很遗憾错过了上半段 , 也很有幸听了后半段 , 实在受益匪浅 。 随着年岁渐长 , 记忆大不如前 , 仅凭印象谈谈听后的感受 。
死亡是我们的终极归宿 , 它似乎很遥远 , 又总来得那样猝不及防 。 人生无常 , 不是无病呻吟的喟叹 , 而是生活的常态 。
完成哀悼的意义
留言区有好多朋友在提问类似的问题 , 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去世了 , 但孩子还小 , 如何跟孩子谈这件事 , 又或者 , 如何陪伴孩子 , 才能减少孩子的创伤 。 相似的问题背后 , 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一颗颗无助而泣血的心灵 。
失去伴侣的那一方 , 很难跟孩子谈论这种丧失 , 因为其自身都没有办法承受这种痛苦 , 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 然而 , 这势必带来很多问题 。 因为孩子无法知道真相 , 也就无法完成哀悼 。
家里实实在在少了一个人 , 无论家里人如何隐瞒 , 如何伪装正常 , 孩子都会有所察觉 。 而家人内心深处的悲伤 , 孩子也能感受到 , 但他无法表达和宣泄 , 这些悲伤就会一点点堆积起来 。 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 , 孩子的悲伤具有弥散性 , 弥漫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很爱哭 , 一点点小事就伤心不已 。

父母一方死亡,如何跟孩子谈这件事
文章图片
“只有让死去的人真正死去 , 活着的人才能好好活下来 。 ”无论是失去伴侣的父母 , 抑或是孩子 , 都需要完成这场哀悼和告别 , 生活才能继续向前 。 早年看过方方的小说《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 , 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 女主瑶琴在男友杨景国去世的十多年时间里 , 她靠着对杨景国的回忆、想象、心灵的幽会 , 度过了自己漫长的单身生活 , 无法重新开始新的感情交往和建立新的家庭生活 。
要想帮助孩子走出阴霾 , 父母需要先自我疗愈 , 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 只有父母自己接受了丧失 , 完成了哀悼 , 才能帮助孩子 。
这是一条很艰难很痛苦的路 , 却也是绕不过去的必由之路 。
在与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时 , 要真诚 , 稳定 , 给予希望感 。 若没准备好 , 可以先缓一缓 。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 , 可能引起孩子巨大的恐惧 。 ta可能会特别害怕你也死去 。 你需要安抚ta , 告诉ta虽然人最终都会死 , 但意外死亡这个概率并不高 , 所以你们会一直在一起很久很久 。
哀悼的演变
哀悼的演变一般有以下四个过程 , 需要谨慎地对待 。
一、对丧失客体的认同
对于逝去的父母 , 孩子会用他的方式去认同 。 能量可能指向消极的认同 , 比如得了与父母一样的病 。 因此 , 家长需要将孩子引向积极的认同 。 比如“你爸爸以前最喜欢的就是看书了 , 他一看就是一下午 。 ”然后 , 可以详细跟孩子说说爸爸看过什么书 , 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 他对这本书有什么样的看法等 。 如此一来 , 看书就可以成为孩子认同爸爸方式 。
2.悲伤的弥散性会消失
当孩子得知丧失的真相 , 他可能会很悲伤 。 孩子身边的亲人 , 往往就是因为害怕孩子伤心才不敢告诉孩子真相 。 然而 , 唯有真实与真诚才是疗愈之道 。 当孩子明确了自己的丧失 , ta的悲伤就可以指向具体的对象和事件 , 那悲伤的弥散性就会消失 , 不再动辄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