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李玫瑾:怎样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18岁前三个最关键的时间点别错过!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 , 家长应该及时的满足其生理需要;
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 , 家长应该坚定的对其说“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 , 家长应该耐心的将其当作朋友……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 , 通过接触大量案例 , 经过多年的侦查实践发现: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 , 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 , 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 “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
父母们不禁要焦虑了 , 如何才能让孩子眼里充满快乐、温暖呢?
李玫瑾教授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养育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0-3岁 情感抚养
0-3岁是孩子与家人一对一依恋关系的建立时期 , 这种依恋不断积累直至12岁 。
依恋是情感的起源 , 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 , 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愉悦;难过时 , 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 , 幼儿才会感到安慰 。依恋得到满足时会非常快乐和放松 , 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 , 看外界的事物就会非常快乐 。
在现实生活中 , 李玫瑾常常遇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伤害家长的行为 , 不用问 , 这样的孩子大多在12岁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养育长大的 , 情感联系并没有形成” 。
如何建立依恋?
“应该给母亲3年产假 , 利于培养婴幼儿正确的依恋关系 。”在公开场合 , 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这样公开呼吁 。
源于美国的“哭声免疫法”曾一度风靡全球 , 年轻的中国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闹时不能马上抱起 ,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 , 避免养成哭闹的习惯 。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这种观点 。她说 , 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无能期 , 儿童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 此时 , 家长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 。
长期哭闹得不到安抚的孩子 , 他们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 , 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 。
比如 , 生活中有不少“路怒族”“键盘侠” , 殊不知 , 他们“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 , 恰恰源于父母的粗放式养育 , 在一岁以内自己的各种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喂养孩子要放在怀里 , 养育者的气味会让孩子感到温暖 , 食物、熟悉的气味会让孩子感受到舒服和快乐 , 有利于依恋关系的建立 。
3岁-12岁 性格抚养
爱是一种营养 , 但不是全部 , 孩子从3岁开始 , 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 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
三岁时 , 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四岁时 , 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
五岁时 , 家长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
六岁时 , 孩子要在体育运动中 , 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
在3岁左右 , 孩子的哭闹已不是生理需要 , 而是心理需求 。那么如何制止孩子无理的哭闹?
哭闹没有用
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手机 , 不能看动画片 , 在家里哭闹 。此时家长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抱进卧室 , 一对一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