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天使讲堂:你了解孤独症吗?如何让患儿不再“孤独”?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起病,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极少不一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
如果发现孩子有异样,家长可以参考孤独症预警征表格,对孩子进行观察和初筛。
训练|天使讲堂:你了解孤独症吗?如何让患儿不再“孤独”?
文章插图
五“不”的宝宝请注意:
不(少)看。不看人或很少看人,孤独症患儿早期就开始表现出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与人对话,但是跟人的目光对视会非常短暂。
不(少)应。孤独症患儿通常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字没反应,以至于家长首先怀疑他听不见,但是听力检查正常。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对感兴趣的玩具、食物等不能用手指出,而依赖牵大人的手表示。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需要、有目的的指向及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的现象。
不当。对不恰当地使用物品,孤独症患儿从12个月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喜欢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上述孤独症的早期行为识别,尚不能构成孤独症诊断,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现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孤独症的诊断与评估。
训练|天使讲堂:你了解孤独症吗?如何让患儿不再“孤独”?
文章插图
如何治疗孤独症?
因孤独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治疗孤独症。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才是治疗孤独症的关键。
早期干预以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为主,年龄越小,大脑发育可塑性越大,训练效果越好。
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
孩子患有孤独症怎么办?
孤独症患儿的干预训练疗程长、进步慢,同时家庭也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掌握训练的方法、技能,找到孩子发展的方向,帮助孩子做好家庭训练目标,以模仿、动手、认知、社会化能力、沟通能力和游戏常规意识能力的培养为内容,运用自然训练法,进行有目标、有内容的长期、科学的训练,使孩子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回归社会!
训练|天使讲堂:你了解孤独症吗?如何让患儿不再“孤独”?
文章插图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训练|天使讲堂:你了解孤独症吗?如何让患儿不再“孤独”?】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