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年三十怕挨打,但避不过,为何?

童年时光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 , 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 , 如果你用心去想 , 还有一些不堪回首的阵痛和委屈 , 一辈子也不想回味 。
在我小时候 , 每年都在盼着过年 , 因为也只有过年才会有新衣服 , 最主要的是冬季特别希望能够早一天过年 , 那是因为也只有正月初一才可以穿上一双新棉鞋 。
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年三十怕挨打,但避不过,为何?
文章图片
每年的新年前夕 , 正是“三九四九冻破石头”或者是“三九四九冰上走” , 破烂的棉鞋露出了脚指头 , 热了奇痒难忍 , 走在路上能进风 。 这种滋味不好受 , 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体会得到 。
想要得到新衣服 , 也很困难 , 因为那个时候是凭着布票和棉花票才能买到棉布和棉花 , 而一年也只有那么一点供应票 , 根本就不够 , 所以就只能在过年的时候一次性换新装了 。
即便是这样 , 有一半的小伙伴还是不可能穿上全新的衣服 , 因为布票还是不够 。 怎么办呢?母亲将大人的衣服给十几岁的孩子改成新衣服 , 而将大孩子的衣服改成小孩子的衣服(棉衣内部部分) 。
正因为父母无可奈何 , 所以 , 都盼着孩子长大以后能鲤鱼跳龙门 , 就逼迫孩子们抓紧每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 , 也会要求每个人有自己动手的能力 , 包括找猪草、挖药材、割龙须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
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年三十怕挨打,但避不过,为何?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原来的孩子们每个人都很勤奋 , 每一个人都懂得勤劳致富 , 每一个人更懂得劳动和节俭 。
即便是这样 , 每年大年三十的前一天 , 每个孩子都会挨一次打 , 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年三十怕挨打,但避不过,为何?】在商洛市一些地区 , 一直留下一个传统 , 那就是粗暴对待孩子 , 并不是他们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 而是农活太忙 , 子女太多 , 根本就顾不上管孩子 , 所以 , 孩子们的顽劣性暴露无遗 , 随意性很大 ,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
再大的孩子在老年人看来都不成熟 , 更别说每个孩子还有那么多臭毛病 。 逢年过节的时候 , 正好是农村人相互走动最多的时候 , 孩子在自己家里怎么样都可以忍受 , 如果出现在亲戚眼里 , 那就是家教不严了 。 所以说 , 100%的孩子都会在过年的前一天挨打 , 打过以后有的人会紧接着再次挨打 , 有的都蒙了圈了 , 咋滴啦?到底是咋滴啦?我哪里又做错了?等到晚上的时候 , 父母会将这一天来谁挨打的理由 , 并警告他们 , 以后再次出现这类问题 , 照打不误 。
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大年三十怕挨打,但避不过,为何?
文章图片
如此一来 , 每个孩子所犯得毛病都让其他孩子听到了 , 都会引以为戒 。
有的孩子真的很听话 , 大年三十不会再次挨打 , 有的孩子在大年三十也会再次挨打 。
我长到11岁的时候 , 大年三十还挨过打 , 主要原因是我爱骂人 , 爆粗口 , 挨了打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 笑了笑继续嬉皮笑脸 。
不要以为大年初一不会挨打 , 以后就高枕无忧了 。 实际上 , 正月里正好是家长管理孩子最严厉的时候 。 每一次犯错 , 父亲都会用手指指着 , 并且会说出犯错了次数 , 等到过了元宵节 , 正月十六开学前 , 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再次挨打 , 而且都是积累了起来的挨打 , 趴在地上等着挨打 。
俗话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 这是古人总结地对待孩子的习惯性做法 。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 家里的孩子少了 , 生活也富裕了 , 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