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沪上第一批“虎宝宝”来拜年啦!今年“虎弟弟”居多,送来虎虎生气

金牛辞旧岁,吉虎迎新春。昨夜今晨,沪上各大产科医院陆续迎来“虎宝宝”,也给每个小家庭送去了“虎虎生气”。
0点03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产房内,“虎弟弟”小波迫不及待发出人生中第一声嘹亮有力的啼哭,
“我特别喜欢动画片《天线宝宝》里热情活泼的小波,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如此。”妈妈艾女士说,爸爸赵先生是一名90后,自己则是95后,整个孕期,小波都十分“争气”,除了因为一次胎心有点慢住院观察外,产检一直很顺利。
丹丹|沪上第一批“虎宝宝”来拜年啦!今年“虎弟弟”居多,送来虎虎生气
文章插图

不过正式分娩开始时,妈妈还是不太会用力。在一阵阵宫缩后,小家伙迟迟没有出来,胎心也有一点慢,年轻的爸爸在一旁紧张得说不出话。“我特别心疼我老婆,现在陪着她生孩子,真觉得太不容易了,母亲太伟大了。”这个年轻的小家庭十分温暖有爱,妈妈分娩前,工作繁忙的爸爸正准备换工作,方便留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照顾妈妈。
在黄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另一个院区,产房里同样热火朝天。“来,跟着我,吸气、吐气!很好,再来一次!”在助产士不断的鼓励下,0点17分,虎宝宝清脆的啼哭声响起了——3380克的男宝呱呱坠地。
初为人母的丹丹已结婚五年,从新婚时的“不想要”到备孕时的“很难要”,她尝尽了个中滋味。经过红房子医院医生的诊治后,去年年初丹丹终于顺利怀上宝宝。巧合的是,丹丹老公的生日也正是大年初一,“以后父子俩可以一起过生日了!”丹丹和爱人给宝宝起了个小名“希希”,希望他能怀揣着希望,茁壮成长。
00点06分,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首位“虎宝宝”来了,同样是一名“虎弟弟”,重3460克。
丹丹|沪上第一批“虎宝宝”来拜年啦!今年“虎弟弟”居多,送来虎虎生气
文章插图

产妇张女士2020年与丈夫金先生经人介绍相识,经过一年多的相识相恋,于2021年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当初怀孕时推测预产期,得知是在除夕当天,我们还想着不会这么准时,谁知真的是新年的钟声刚过,宝宝就踩着点出生了。”金先生兴奋地说,“对我们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新年礼物了。”
今年,国妇婴特地为春节期间诞生的虎宝宝准备了定制款新生儿服装,以及留有虎宝小脚印的纪念卡,为每一个迎来新生命的家庭,送去新年的祝福。
丹丹|沪上第一批“虎宝宝”来拜年啦!今年“虎弟弟”居多,送来虎虎生气
文章插图

没有什么比迎接新生更令人激动,而与产妇们相伴的,是产科不眠不休的医护团队。为了保证节假日期间医疗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地安排产房节假日加强班,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的除夕产科值班负责人毛路一医生,是第一次负责除夕值班。尽管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但她丝毫没有放松警惕。
助产士汤秀琦是杨浦助产士夜班团队的负责人,在工作的十二年时间里,她已经多次参与除夕夜值班了。“以前一个人反而更希望除夕夜值班,有好吃的年夜饭还有亲密的小伙伴,可有了女儿后就多了一份牵挂。”在出发去夜班的路上,四岁半的小女儿不肯妈妈走,一个劲儿问别人的妈妈都在家,为什么自己的妈妈过年还要上班。“我说我要去迎接别的虎宝宝,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还要我带小老虎回家跟她玩。”汤秀琦笑着说。
对于黄浦院区除夕产科值班负责人夏贤主任来说,这早已不是第一个除夕班了。5年以来,除了第三年去云南援助,其余除夕夜,她都和大家一起守护着新年宝宝的来临。在黄浦院区助产士团队中,95后陈倩倩工作4年来,只有一年除夕与父母团聚,不是在值班,就是在值班的路上,和同事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小宝宝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