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和孩子玩认知能力的小游戏,简单又有趣( 二 )



5
杯子里的水:逻辑思维第一步
这是心理学家尚·皮亚杰认知发展论中最著名的实验 , 可以用来判断孩子是否进入了所谓的“具体运思阶段” , 就是开始掌握时空及因果关系的概念 , 并开始有线性的逻辑思维能力 。
实验很简单 , 在一模一样的两个杯子里装入一样多的水 , 最好是有颜色的 , 然后问孩子:“这两个杯子里的水是不是一样多?”一般孩子会对比两个杯子里的水 , 然后回答“是” 。
春节期间|和孩子玩认知能力的小游戏,简单又有趣
文章图片
接下来 , 把其中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形状不同的杯子里 , 比如一个高脚杯 , 然后问孩子:“现在这两个杯子里的水还是一样多吗?”这里要注意问话的方式 , 如果提问是“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一些” , 你是在无形中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 建议避免这样的提问 。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不一样多 , 高脚杯里的水多一些” , 说明他还没有区分表象和实质的能力;如果孩子的答案是“一样多” , 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从尚·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的角度看 , 孩子已经进入了“具体运思阶段” , 有了线性逻辑思维能力;你还可以让他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认为 , 你也将会听到孩子的推理方式 。 一般孩子在6~10岁间会进入“具体运思阶段” 。

6
两排钱币:逻辑思维又一步
拿10个一模一样的硬币 , 放在桌子上 , 并水平摆成两排 , 每排五个 。
开始时 , 两排硬币的摆放间距是一样的 , 两排的长短相同 。 用手指着硬币问孩子:“上面一排硬币多 , 还是下面一排硬币多 , 还是一样多?”孩子会回答:“一样多 。 ”
春节期间|和孩子玩认知能力的小游戏,简单又有趣
文章图片
然后 , 在孩子面前把其中一排硬币的间距拉大 , 使其长度大于另一排硬币 。 问孩子同样的问题:“上面一排硬币多 , 还是下面一排硬币多 , 还是一样多?”
一般回答“一样多”的孩子也会在“杯子里的水”的游戏中回答“一样多” , 因为他已经开始有了线性逻辑思维能力;而回答“某一排的硬币多”的孩子 , 也会在“杯子里的水”的游戏中回答“某一杯的水多” , 因为他还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能力 。

7
棉花糖实验:自控力
棉花糖的实验是测试孩子自控力的经典实验 , 测试对象是4~6岁的儿童 。
实验很简单 , 就是给孩子一块非常诱人的棉花糖 , 然后摆在他面前两个选项:一是可以直接吃掉 , 不过吃掉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二是等一会 , 妈妈回到房间后再吃 , 并获得又一块棉花糖 。
妈妈可以在等待的10~15分钟观察孩子的动向 , 看看孩子如何度过这段时间 。 实验报告中记录了孩子们与棉花糖的互动 , 比如摸一摸 , 舔一舔 , 给棉花糖唱歌 , 跟棉花糖聊天 , 把它藏起来 。
春节期间|和孩子玩认知能力的小游戏,简单又有趣
文章图片
记得女儿三岁半的时候 , 我迫不及待地和她玩这个实验 , 想看看她如何对待自己的棉花糖 。 结果我惊奇地发现 , 她在15分钟内没怎么注意这块棉花糖 , 15分钟后竟然把它忘掉了 。
我以为女儿有惊人的自控力 , 后来的日子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原因:“她根本就不喜欢吃棉花糖 。 ”
所以 , 这个实验的注意点 , 一是要用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二是这个实验的重点不在于孩子是否能坚持15分钟再吃棉花糖 , 而是通过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和选择 , 进一步了解孩子的个性 , 以及作为父母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