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都说压岁钱归孩子,那娃能想买啥就买啥吗?( 三 )


“别人都有 , 我也想有……”这个说法 , 往往最容易让家长反感 。
法律都说压岁钱归孩子,那娃能想买啥就买啥吗?
文章图片
我们通常的回应就是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你这个孩子 , 怎么别人要什么你就要什么呀 。 你有的东西 , 别人也不是都有啊 。 你家里大包小包一大堆 , 买回来新鲜两天又不用了!浪费钱!”
其实 , 如果不能买 , 你可以直接拒绝 , 简单说明理由就行 。 比如“咱们现在这个书包也才买没多久 , 不能再买一个新的了 。 ”
或者引导孩子思考 , 一起讨论下再买个书包的必要性:“我知道你们小姑娘都喜欢美人鱼 。 不过 , 再买个新书包 , 又得花好几百块钱 。 这笔钱也可以做别的用哦 。 先不着急决定 , 你再好好想想 。 ”
所以 , 不买不是问题 , 问题是一通批评和唠叨 , 甚至解题发挥 , 发泄自己的抱怨和负情绪 。
03
可以不给孩子买东西 , 但也要允许孩子不开心 。
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想要的东西没得到 , 孩子自然会不开心 , 会闷闷不乐 , 会掉眼泪 , 甚至会发脾气 。
我们首先不必自责 , 也不必担心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 这种负情绪是孩子能够承受、也应该能够承受的自然的生活挫折 。
其次我们要陪伴和安慰孩子的情绪 。 抱抱他 , 陪他散散步 , 甚至陪他哭一会儿 。 孩子的情绪发泄完了 , 也就平静了 。
(其实 , 只要我们拒绝孩子的方式是诚恳的 , 不是情绪化的 , 我们的态度是理解的 , 而不是指责的 , 孩子接受起来也会容易得多 。 )
为什么有的孩子承受不了这种挫折 , 一遭到拒绝就大哭大闹呢?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更不懂事 。 而是因为:
1.在过往经历中 , 他总是被拒绝 。
2.不但被拒绝 , 还常常被骂一顿 。
长此以往 , 孩子的负面感受就会成倍提升 , 留下了负面记忆 。 一次次累积起来的负面记忆很容易在类似的事情上大爆发 。
理清了前面的问题 , 再回头讨论开头的案例:要不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法律都说压岁钱归孩子,那娃能想买啥就买啥吗?
文章图片
当我们消除了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这孩子将来会不会迷恋物质?) , 我们就不会只纠结于“买还是不买” , 也不会简单粗暴地给孩子扣上“乱花钱”的帽子 。 相反 , 我们其实能找个机会 , 平静地与孩子讨论一些重要问题——
1.压岁钱的使用 , 谁说了算?
根据法律规定 , 这个问题已有定论 。 但是成年人依旧可以提建议 , 并且对低龄孩子的大额消费有监管的义务 。
具体到钱怎么花 , 每个家庭情况不同 , 大家充分讨论 , 平等商议 , 约定就好 。 大部分教育方面的文章会建议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可支配的金钱 , 这是让孩子学习和尝试管理钱的第一步 。
普及一下
民法典第19条规定 ,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
也就是说 , 虽然压岁钱归孩子所有 , 但是 , 小孩子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 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 其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不能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 , 这些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
2.用几千块钱买积木/买球鞋 , 值得吗?
如果孩子手里可支配的钱足够买这套积木 , 那么我们也可以跟他一起讨论是否值得花这笔钱 。 不过 , 假如当初的约定是孩子可以做决定 , 那么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 但家长就只是建议而已 , 最终的决定权在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