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对于很多的父母来说,孩子不仅仅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时好像也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父母会很自然地觉得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有大成就,甚至是拥有全世界。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就会发现这个孩子能够拥有的世界其实越来越小,尤其是在孩子分数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难免会有一些“恨铁不成钢”。






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文章插图

只要是孩子分数稍微下降了,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就难免生气,随后又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迁怒于孩子。然而事实上孩子能否有成就,分数的占比其实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重要,晚清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曾国藩,便专为教育儿女成器而写了一篇《教子六项》,在其中留下了6字口诀,点醒了无数的糊涂父母。第1字是“孝”,古人对于孝非常看重,还特意编出了“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汉朝皇帝的谥号中也基本会有一个“孝”字,这是因为孝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对于父母长辈的那一份尊敬与爱是发自于血脉内心,最为基础也最为浓厚,在人们心中有爱心且有责任感的人,首先必然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文章插图

第2字是“仁”,仁是古代儒家学说的核心,这个仁从孝中发扬而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因为对待自己的家人时讲究孝悌,所以在对待外界其他人时,也会有这一份基本的同理心,也因此而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文章插图

第3字是“勤”,勤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做事方针,日常生活中勤奋的人,从来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对于生活有着基本的乐观态度,同时这一份勤奋也能够帮助他去完成自我的修养与蜕变。古代关于通过勤奋改变自身命运的例子也有很多,当年苏秦在游说六国失败以后,受到自己父母兄嫂的鄙视,为了改变命运而采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式发奋苦读,最终得以佩六国相印。


【 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文章插图

第4字是“俭”,俭是与“奢”相对立的生活方式,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诗歌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不管是国家、家庭乃至于个人,能够有所成就基本都是从勤俭得来,亡国破败基本都是由于奢侈而来,如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就是因为生活奢靡无度而成为亡国之君。





分数|孩子能否有成就,与分数无关,曾国藩留下6字,点醒无数糊涂父母
文章插图

第5字是“恒”,有一个人在读书期间,就在床头上挂着“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对联来勉励自己,后来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带领着一个伟大的国家走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可见恒心对于人们能够成事的重要性。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是坚持恒久地做一件事情就很难,需要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第6字是“谦”,“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就其高”,只有保持着虚幻若谷的精神,人才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精进奋斗,不断地学习与自我提升,若是没有从小这种“谦卑”的精神,在往后的岁月中就很容易因为傲慢而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