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花8年时间,我把孩子养成了废人: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

当我们生活的时代越来越优越,每个家庭都希望将更好地给孩子,但“一股脑儿”式的爱真的是孩子需要的爱,是所谓最好的爱吗?
我想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只是现实中真正做的时候分不清。
还是那句话,不要将溺爱与疼爱混淆,更不要让对孩子的爱成为伤害孩子成长的毒药。
请给孩子机会成长
“我呕心沥血,花8年时间,却把孩子养成了废人”,请来看看这对父母的反面例子。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八岁小男孩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每天早上眼睛还没有彻底睁开,爸爸就会进屋来喂他喝奶。
当然,之后的穿衣、洗漱都是由爸爸或者妈妈完成的,吃饭也需要喂,吃过饭出门时妈妈还要给自己穿鞋。
一日三餐|花8年时间,我把孩子养成了废人: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
文章插图

总之,听起来似乎除了咀嚼和走路,其他事情都是由父母代劳的。
这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吗?这是父母值得炫耀的养育成果吗?当然不是。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这是宠爱、疼爱在无意识中变成溺爱的典型写照。
孩子或许不是真的懒惰,只是习惯了父母的给予,可这种习惯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令孩子成长为只知道接受和索取,不知感恩与回报的自私且无能的人。
一日三餐|花8年时间,我把孩子养成了废人: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
文章插图

失去生存能力无异于走向死亡
一个人可以懒到什么程度?答案是活活饿死。
这绝非耸人听闻,河南小伙杨锁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家长和孩子们上了生动且悲惨的一课。
他出生在农村,尽管家庭条件有些贫寒,但父母为他遮蔽了所有风雨,给了他最大限度的疼爱。
杨锁从小被家人溺爱着长大,肩不担担、脚不沾泥,是对他非常准确的形容。由于长期有家人照顾,他已经不仅仅是懒惰了,更意识不到独立生存的意义。
一日三餐|花8年时间,我把孩子养成了废人: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
文章插图

有家人照顾的房间里,就是他最喜欢最舒适的地方。
离开校园后,杨锁更无法正常走入社会,父亲去世后,母亲除了做农活,仍然做好一日三餐喂到他嘴边。
可这种生活无法持续一辈子,母亲去世后,杨锁依然等着人伺候,只是父母早已不在了。
为此,他不断变卖家里的东西,用来买东西糊口,又因为太冷而烧掉了家里的所有木制品来取暖,包括床铺。
最后,他只能蜷缩在地上,在真正“家徒四壁”的环境里,被活活饿死了。
一日三餐|花8年时间,我把孩子养成了废人: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
文章插图

亲戚的帮扶和劝说,没有让他生出外出打工赚钱糊口的打算,因为从心理到身体上,他已经成了一个“废人”。
对孩子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他们未来的结局可想而知。
孩子在不断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成长是自然规律,家长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孩子锻炼独立完成,而不是剥夺这种机会。
孩子只有实践,才能体会亲自动手劳动的愉快,才能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一日三餐|花8年时间,我把孩子养成了废人:不恰当的爱会变成毒药
文章插图

你也在以爱之名伤害孩子吗?如果是这样,请尽快改之!
分清疼爱与溺爱
有些家长将疼爱做到极致,甚至失控成为了溺爱;
有些家长则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缺少家人的关爱,长大后下定决心一定不让孩子过相同的童年,于是将自己小时候没能得到的,父母没能为自己做到的,全部加倍返还到自己孩子身上。
这些想法本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尺度,分清疼爱与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