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胆小、玻璃心?那个“高敏感”的孩子,太需要安全感

爱孩子 , 不是用自己的方式灌输和强制 , 而是用孩子能够感知的方式 , 去陪伴、去理解、去付出和彼此信赖 。
——萨姐
作者:春雨布谷
自卑、胆小、玻璃心?那个“高敏感”的孩子,太需要安全感
文章图片
01
自卑、胆小、玻璃心?那个“高敏感”的孩子,太需要安全感】早上出门倒垃圾 , 看到一个特别让人心疼的孩子 。
她是我家邻居 , 刚上小学一年级 , 这天又被妈妈赶出门外楼道里罚站 。
很显然 , 孩子是哭过了 , 看到我以后 , 她湿漉漉的双眼迅速低垂 , 努力躲避与我对视 , 转身又往墙角钻了钻 。
诚然 , 如果孩子犯了错 , 受到适当的惩罚 , 这点并不违背教育原则 , 但是这个孩子的状态 , 却特别令人担忧 。
因为父母总是吵架 , 甚至时常爆发出摔东西等暴力行为 , 还有父母经常性地辱骂孩子 , 导致这个分外“乖巧”的女孩 , 神情总是挂满忧愁和思虑 。
记得上次她在楼下被妈妈责骂 , 我清晰地看到她一起一伏的胸口 , 正在大口呼吸 , 止不住地战栗 。
这个孩子让我想到 , 很多父母总是忽略生活中的那些点滴 , 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 忽略自身行为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
记得塞德兹曾经说过: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 , 小时候就能够成就一生的雏形 。 而幼儿时期就好比制作陶瓷器的黏土 , 给予什么样的教育 , 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 ”
孩子性格形成的密码 , 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 与个体能动性有关 , 更关键的是 , 与父母的教育氛围有关 。
那些目光闪烁游离、对自己缺乏认可和尊重、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高敏感娃” , 都是经过了家庭教育的无数次性格雕琢 , 被塑造成了现在的模样 。
02
孩子的安全感 , 是性格发展的土壤
孩子的成长 , 最需要的精神供给 , 是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 。
只有确认自身安全 , 时刻处于被保护、被关注的状态后 , 他们才能有勇气和力量 , 探索和发展潜能 , 如同从肥沃的土壤中 , 汲取充足的精神养料 , 以满足成长需要 。
反之 , 如果环境中无法提供安全感 , 如同从贫瘠的土地中 , 艰难而卑微地生存 , 性格发展常处于被压抑、被收缩的状态 。
就好像虽然有盛世美颜、却抑制不住自卑和敏感的歌手——阿娇 。
在综艺节目《我们是朋友啊》中 , 她又一次揭开伤疤 , 展露了缺爱和安全感的童年 , 在她的性格上打下的烙印 。
自卑、胆小、玻璃心?那个“高敏感”的孩子,太需要安全感
文章图片
母亲早育 , 18岁生下她后 , 丈夫就离开 。 生活的重压下 , 她被迫把阿娇送到各个亲戚家中寄养育 , 光是幼儿园 , 女儿就频繁地更换了6所 。
经历了被亲戚用手关节敲头 , 向母亲求助却被打骂后 , 印在骨子里的漂泊感 , 使她的内心始终无处安家 。
自卑、胆小、玻璃心?那个“高敏感”的孩子,太需要安全感
文章图片
胆怯、敏感、缺爱、自卑 , 成了她性格中甩不掉的标签 。
她害怕被抛弃 , 害怕周围人的冷漠 , 恐惧感就像一只藏在内心深处的幽灵 , 总是发散出阴冷的寒气 , 使她把自己包裹得更紧 。
在电影《十年一品温如言》中 , 也有一个同样被原生家庭破坏安全感的女孩——温衡 。
自卑、胆小、玻璃心?那个“高敏感”的孩子,太需要安全感
文章图片
她被寄养十八年后 , 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 , 却总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 , 没有安全感可言 , 遇事她也只能不断压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