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孩子一离开大人就哭,小孩有分离情绪,是因还不懂“客体永恒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很多父母从孩子们出生开始就喜欢孩子们依赖自己的感觉,这不仅让孩子有安全感对于父母来说也同样是一种安全感,觉得和充满天真童趣的孩子相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甚至已经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纪,家长们就学会放手让孩子们独立的面对社会的环境,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闹情绪,不舍得离开父母。这种现象最常见,在幼儿园的小班,每次一到新的学期,幼儿园小班的老师们总是会很头疼,因为要面对和安抚一个一个分离焦虑的孩子,而对父母,尤其是妈妈来说,每一次与孩子们分离都需要费好大的力气,看着孩子们哭的撕心裂肺的,家长们也于心不忍,但又实在没有办法。那么家长们知道为什么孩子一离开你就会哭呢?其实是跟孩子不懂''客体永久性''有关!
文章插图
什么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也被称为''永久性客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儿童专家皮亚杰在研究中得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脱离了对食物的感知,但是他们仍然相信这个食物会存在。更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指宝宝手握的一个东西,如果你将这个东西拿走了,宝宝不会哭,也不会闹,因为他相信这个东西只是暂时找不到了,并不是永远的消失。懂得''客体永久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妈妈离开并不是永远的离开他们,而是知道放学了之后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妈妈们就会回来,如果宝宝们一离开父母就哇哇大哭闹情绪,这就说明宝宝具有一定的''分离焦虑'',他们还没有掌握好''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孩子们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很喜欢和大人们玩''躲猫猫''的游戏,每次找到人人或者被大人找到的时候,他们都会非常的开心,那么就有家长感到疑惑,为什么宝宝们在玩''躲猫猫''的时候就不会大哭大闹呢?因为''躲猫猫''的游戏会让宝宝们对''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更加的清楚,他知道大人会躲在某个角落,只需要等他找出来就可以了。而面对幼儿园的暂时性分离,宝宝的情绪和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妈妈身上,而在游戏当中孩子的情绪比较容易转移,所以更能缓解分离焦虑。
文章插图
孩子在各年龄段对''客体永久性''的表现第一阶段:0-4个月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他们还没有''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接触还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性依恋'',这不仅对孩子日后了解''客体永久性''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建立起孩子应有的安全感。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会过分的依赖父母是属于正常的行为,如果有些孩子离开了,父母就会嚎啕大哭,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亲密的接触和关怀。第二阶段:4-9个月对于4到9个月的婴儿来说,他们已经对外界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这个时期的婴儿他们喜欢到处用手去触摸东西,除了探索新的事物之外,他们也会在感知某一个物体的存在关系。第三阶段:9-12个月对于9到12个月的宝宝来说,他们已经有足够的意识去感知和探索被隐藏的事物,比如:妈妈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汽车玩具,然后瞬间将汽车玩具藏在自己的背后,孩子们就会到处寻找,但是不会哭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寻找的过程当中,并且一旦发现他们还会自己尝试着去触碰这些东西。第四阶段:12-18个月对于一岁前的宝宝来说,他们会对一些静态的物体感兴趣,因为他们正在研究这个静态的物体是否真实的存在,这个世界他们是否会消失。而已经一岁甚至是一岁半的年龄阶段,孩子们就会开始对一些动态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发现动态的事物,在移动的过程中是不会消失不变的。第五阶段:18-24个月在两岁左右的孩子们,他们对于外界的认知和探索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他们能够跟随看不见的课题进行寻找,也就是说不管是''躲猫猫''的游戏,还是绕过障碍物去得到想要的东西宝宝们都能做到。
- 小脑|天使课堂: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是注意力不集中吗?
- 代驾哥扔掉正吃的泡面,孩子于心不忍,问妈妈:人家都把泡面扔了
- 女人最晚多大年龄还能继续生孩子?若超过了这个数,还是算了吧!
- 7岁女孩外出玩耍,回来之后满脸都是血痕,一问原因全家愤怒不已
- 亲戚家孩子在我家寄养,300元住宿费被嫌弃“抠门”,做错了吗?
- 为啥父母越像羊,孩子就会越像狼?家长可不要在教育上走了弯路
- 香椿120元一斤|上海香椿120元一斤 香椿为什么受欢迎
- 调整|教育又有新变化,三点变动将缓和孩子的“入园难”,家长却有话说
- 文化课|孩子奖状堆成山,家长却满面愁容,网友:换我也高兴不起来
- 公交车|宝宝在公交车哭闹爸爸置之不理,乘客一句“抱怨”,挽救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