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孩子成长的这几个阶段,爸爸为什么一定要陪着?( 二 )


一般在男孩们到了三岁多的时候,爸爸需要帮孩子更好地“脱离”母亲。
如果孩子一直只由妈妈照料,而没有其他人参与的话。
孩子就会变得特别黏妈妈。
但是到了三岁多的时候。
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也意味着开始去尝试分离了。
妈妈也要开始给孩子更多这样的机会。
爸爸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积极地登上“舞台”。
开始参与更多,跟妈妈一起养育孩子。
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独立起来。
其实孩子都很渴望跟父亲的亲近。
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表达。
倘若爸爸是那种性格开朗、喜欢跟孩子打闹玩耍的类型。
那就容易很多。
他们都喜欢跟爸爸一起玩。
爸爸应该是孩子最适合的玩伴,也是最懂儿子的那个人。
我们经常会看到妈妈们冲着顽皮的男孩们说“安静点啊!”、“不要再闹了!”、“快点坐好。”
可是怎么喊都不管用。
最后发一通脾气,才能让这个“浑”小子听话。
可把自己气得不行,也不可能经常这样大喊大叫,嗓子受不了,更是觉得心力交瘁。
有时,你骂的太多,管得太狠。
孩子又变得畏畏缩缩的,什么都要问“妈妈,我能不能做”
你又会担忧,怎么孩子变得这么没有主见了。
不妨让爸爸们参与进来,管管看。
你会发现,男孩们有时更愿意听爸爸的话。
因为爸爸不会冲他们喊安静点,快坐好。
反而会带着他们一起闹哄哄一场。
其实这是爸爸跟儿子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
比如小小鱼一直喜欢跟我玩“打架”游戏。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喜欢跟我打闹。
就算如今读小学了,也还是一抓住机会就想跟我“动动手”。
只是力气大了,我如今真扛不住。
爸爸参与进来后,孩子就会开始适应妈妈不在的感觉。
他们开始接纳爸爸,然后接纳其他人。
这样他们也能更好地去适应陌生的环境。
到了6-14岁,男孩们开始成长小小男子汉。
学会去怎么成为一个“男人”。
比如,男孩会有一个大的转变,开始很粘父亲,模仿父亲的行为。
从内心去寻求认同和跟父亲的联结。
这个时候,父亲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
比如对配偶的态度,还有跟朋友的相处方式,对其他人的评价角度等。
都是儿子的模仿对象。
如果你做得足够好,他们内心会渴望成为像自己爸爸那样的人。
如果父亲缺位,那么他会跟身边其他的成年男性学习,或者跟着影视剧里的那些主角去学习。
这就会让孩子冒更多的险。
因为你不知道他会打开一扇什么样的大门。
其实,每个阶段,爸爸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
如果可以,请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再给爸爸们几个建议:
经常跟孩子说出你的爱
不要觉得养女儿要温柔,养儿子就凶巴巴的。
小男孩们的内心其实也很敏感。
爸爸的鼓励和肯定、拥抱,也是他们非常渴望的。
在幼儿时期,抽空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
多带孩子出门一起玩玩,认识一些新鲜的植物、昆虫。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
睡前跟孩子说声晚安,告诉他,爸爸爱你。
给你的男孩足够的关注
很多时候,男孩们弄出那些令人讨厌的声音,或者在你面前晃来晃去搞破坏。
其实就是为了吸引你的关注。
那记得回应他。
也许他会马上“消失”在你的面前。
因为他觉得爸爸关注到了,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