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务站里两个蚌埠好人和一群娃的故事

“新的一年 , 我又长大一岁了!”“过了春节 , 我发现我又长高了!”“过年的时候 , 我的牙掉了一颗 , 很快就要长出新牙啦!”2月19日下午 , 在蚌埠市沈圩社区善星儿童服务站里 , 12名6岁至15岁的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新年新变化 , 和老师开心互动着 。 这种周末的快乐温馨 , 始于2020年10月 , 缔造者是“蚌埠好人”梁锐、沙启娟 。
周末 , 在服务站上“开学第一课”
2月19日 , 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 , 所以 , 沈圩社区善星儿童服务站当天组织开展的特色公益课堂活动是“开学第一课” , 主题是“新学期计划” 。
“春节过完了 , 寒假结束了 , 这意味着假期生活已经结束了哦 。 ”服务站特聘的老师孙甜甜 , 一边演示着精心制作的PPT , 一边和孩子们交流着 , “紧张忙碌、规范自律的新学期来了 , 从现在开始 , 我们要消除寒假综合征 , 以崭新的姿态、满腔的热忱、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 ”
儿童服务站里两个蚌埠好人和一群娃的故事
文章图片
孩子们正在参加特色公益课堂活动 。
儿童服务站里两个蚌埠好人和一群娃的故事】围坐在学习桌旁 , 12个孩子认真地听着 , 时不时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小朋友们新学期都有什么计划呀?”听到这个问题后 , 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目标计划:“期末考试我要考100分!”“新学期我要坚持天天练字 , 字写得越来越好看!”“我要经常运动 , 学会打羽毛球 。 ”“我要多看点书 , 争取一学期看完十本以上的课外读物 。 ”
听到孩子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学期计划 , 孙甜甜特别开心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信心:我能行;树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培养一个习惯:自觉;创设一个环境:整洁有序 。 ”她告诉孩子们 , “所以 , 老师建议你们学习‘四步学习法’:放开想 , 学会发散思维 , 敢想敢做、大胆创新;仔细听 , 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大声说 , 学会表达 , 多和老师交流 , 不做课堂沉默者;规范做 , 好习惯坚持去做 。 ”
特色公益课堂活动的最后 , 北京冬奥精神闪亮登场 。 “新学期已经开始 ,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 , 功课会越来越难 , 知识点会越来越多 。 ”孙甜甜叮嘱孩子们 , “但为自己而战 , 无论多难 , 都希望小朋友们学习北京冬奥精神 , 可以哭 , 但绝不放弃 。 ”
两个好人携手建起儿童服务站
看着孩子们做好了作业、玩起了游戏、参加了特色课外活动 , 身为沈圩社区善星儿童服务站创建者之一的沙启娟 , 笑得格外开心 。 据了解 , 服务站的创建者是梁锐、沙启娟 , 两人同为“蚌埠好人” , 分别担任蚌埠市善星公益协会会长 , 秘书长、妇联主席 。
儿童服务站里两个蚌埠好人和一群娃的故事
文章图片
沙启娟(右三)、孙甜甜(左三)和孩子们在一起 。
“2020年10月 , 在社区的支持帮助下 , 我和梁锐一起创建了沈圩社区善星儿童服务站 , 目的就是搭建社区儿童服务平台 , 填补社区儿童无人照看的空白阶段 。 ”沙启娟说 , “梁锐是项目负责人 , 我是服务站站长 , 目前已服务社区儿童6000余人次 , 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 。 ”
“目前 , 儿童服务站的服务对象 , 主要是宏业村街道辖区内的6岁至15岁儿童 , 考虑到安全等因素 , 最多同时容纳30名儿童进站享受相关服务 。 ”沙启娟告诉采访人员 , 在创建服务站时 , 为保障孩子身心安全 , 他们对场地要求十分严格 , “首先要保证场地稳定性 , 至少在12个月内不发生搬迁;其次 , 场地必须保证为儿童服务站项目独立空间;第三 , 场地必须保证拥有全时段管理权 , 不允许分时段共享空间;最后 , 服务站面积48平方米以上 , 并有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 同时具备用电、照明、用水、取暖等基础设施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