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胆小了,胆小只是表面,背后是“习得无助行为”

儿子胆子太小 , 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 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 , 更不用说参加学校大大小小的比赛了 , 担心儿子将来适应不了社会 , 怎么办?
其实孩子胆小本质上是心理学上的“习得无助行为” , “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 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 也叫“习得无助行为” 。
孩子太胆小了,胆小只是表面,背后是“习得无助行为”
文章图片
孩子的胆小可能是父母造成的 , 思考一下 , 你是否常有以下行为:
1.你在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吗?
孩子出现稍微危险一点的行为 , 家长就大呼小叫 , 表现得十分惶恐 , 那么孩子透过家长的言语、眼神与动作 , 看到的便满是恐惧 , 他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
2.你在变相地暗示孩子胆小吗?
妈妈带着“胆小”的孩子外出 , 见到熟悉的邻居 , 立刻鼓励孩子叫“阿姨” 。 但是 , 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 , 不仅不打招呼 , 反而将小脸埋在妈妈怀里 , 采取避而不见的方式回避对方 , 或者拽着妈妈的衣服 , 躲到妈妈背后 , 一副胆怯的模样 。 在鼓励孩子打招呼不成的情况下 , 妈妈尴尬地来上一句:“我们家孩子现在越来越胆小了 , 真拿他没办法 。 ”于是 , 在这样的暗示下 , 孩子认可了家长贴的标签 , 真的变得越来越胆小了 。 而家长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给孩子的评价十分贴切 , 变得更焦虑了 。 于是 , 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 。
3.你在强化孩子的恐惧心理吗?
孩子一胆小 , 家长便焦虑 。 家长一焦虑就会持续给孩子施压 , 比如非要拉着他去跟人打招呼 , 或者不断地给他讲道理 , 甚至恐吓他:“如果你不叫人 , 我就……”孩子本来就怕!结果爸爸妈妈还这样逼我 , 现在我更怕了 。 干脆以后不要出门了吧!于是 , 这种持续施压的方式反而成了强化孩子胆小的催化剂 , 带来的是南辕北辙的结果 。
孩子太胆小了,胆小只是表面,背后是“习得无助行为”
文章图片
想要孩子摆脱胆小的问题 ,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 。 完成自我成长 , 相信孩子 , 孩子才会发展得更好 。
01要改变过于挑剔孩子短处的做法 。
要去观察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 ,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 使他们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 , 并重建自信 。
02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
实际生活中 , 父母和老师很可能曾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过类似“这么简单都不会 , 你真笨!”的话语 , 也在无意间否定了孩子的能力 , 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 于是 , 为了保护自尊 , 他们学会了沉默:他不说 , 你就不知道他会不会 , 就不会说他笨了 。
家长在抚育孩子时 , 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符合孩子心身发展的规律和实际能力 , 不能要求过高或操之过急 。 当孩子面临着挫折或学业困难时 , 不要一味地批评、抱怨、贬低 , 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03要改变孩子对失败和成功的不正确认识 。
在孩子面临失败时 , 不要动不动就责骂他“笨” , 质疑他的能力 , 发现他们是属于不够努力或是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才是家长的任务 。 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中 , 利用各种实例 , 教育他们认识到 , 失败和成功都是学习和训练成果的一种标志 , 失败只是代表学习程度还不够 , 只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 就会取得成功 。
04要加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
爸妈们可以与孩子共同体验失败 , 如与孩子真切地谈谈过去的失败经历与体会 , 或与他一起参加角逐活动 , 共享成功与失败 。 同时可以训练孩子“负重” , 即让孩子承担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 努力就能完成 , 可以得到肯定与赞扬 , 不努力就会失败 , 就会受到批评和责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