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过分焦虑的父母

知乎有个高赞问答 , 有个宝妈说她女儿今年6岁了 , 性格特别内向 , 为了纠正孩子的性格 , 从3岁起 , 家长就给孩子报了各种社交类培训班 。
然而 , 女儿永远是班里表现最差的一个 , 不爱和别人说话 , 老师上课提问 , 问了好几遍都没反应 。 女孩父母简直要对这个孩子放弃了 , 想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教养女孩的弟弟身上 。 问大家该怎么办?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过分担心就是诅咒 。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过分焦虑的父母
文章图片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一书提到:教养问题都是父母太着急导致的 , 他们给孩子提供很多孩子不需要的东西 , 这比什么都不给更糟糕 。
或许 , 真正的爱孩子 , 不是嫌弃孩子 , 甚至不是纠正孩子 , 而是看见孩子 , 接纳孩子 , 并予以正确引导 。
01.接纳孩子的性格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内向或者害羞 , 不是孩子的错误 , 这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 不需要被纠正 。
有一部纪录片叫《成长的秘密》 , 跟踪记录了00后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成长历程 , 时间跨度为十年 。
其中有个叫一一的女孩 , 她从小就喜欢独处 , 采访人员采访她时 , 她说自己就喜欢这样的独处 。 长大后的一一 , 自信、乐观、也有自己的朋友 , 但她依旧喜欢独处 。 她说独处可以让她更好的思考和沉淀 。
一一是幸运的 , 因为她的父母能够充分尊重和接纳她 , 并不认为内向有什么不好 。
独处作为一种性格特质 , 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 喜欢独处的孩子 , 心思缜密 , 遇事更沉着 , 更懂得三思而后行 。
美国心理学研究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 结果显示 , 超过54%的人更喜欢和内向型性格的人做朋友 , 因为他们往往会更为幽默 , 更贴心 , 更细腻 , 更重视友情 。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过分焦虑的父母
文章图片
周国平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 , 虽有些寂寞 , 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 ”
孩子内向害羞 , 不爱表达 , 并不是缺陷 。 从发展学角度来看 , 内向的孩子反而有很多优势 。
许多名人 , 也是内向性格的人 ,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依然收获了一个闪光的人生 。
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 他说自己成功的秘诀最紧要的是能抑制自身的冲动 , 谨慎评估风险 , 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 而这一切 , 与他内向的性格紧密相关 。
川端康成一生性格孤独 , 但这也恰好成就了他后来的文学底色 , 他写出许多了受人欢迎的作品 , 成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
奥黛丽·赫本也非常喜欢独处 , 她还把独处当作自己充电的方式 。
性格内向 , 喜欢独处 , 并非坏事 。 作为父母的我们 , 更不必过分担忧孩子性格问题 , 只有顺应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 , 看到孩子的内心所求 , 接纳孩子的性格内向 , 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
02.接纳孩子的不妥当行为
有这样一个孩子:
上课不认真听课 , 随便打断老师讲课 , 经常旁若无人地站在教室窗前 , 甚至还和街上的表演艺人大声打招呼 , 后来 , 被老师劝退 。
这个“问题”孩子 , 就是日本著名作家 , 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 , 《窗边的小豆豆》中 , 那个叫小豆豆的女孩 , 便是童年的黑柳彻子
女儿被多所学校劝退 , 小豆豆妈妈没有因此讽刺 , 挖苦 , 斥责小豆豆 , 而是选择接纳 , 她默默领着女儿 , 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一个可以接纳女儿 , 让女儿顺利成长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