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矮小症:关注孩子的身高,关爱儿童成长

孩子怎么才能长高高 , 这是每个妈妈很揪心的“世纪难题”!看到别人家的大长腿 , 自己家的娃愣是比其他同龄孩子矮一截 , 怎么可能不着急!!!
大家注意!这几年 , 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 妈妈们一定要警惕了!
但儿科专家表示 , 矮身材并不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 才是最最关键的 。 一起来看看吧!文章一见报立刻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 有了孩子 , 妈妈们就多了一份责任 , 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就成了热点话题 。 如果妈妈们稍有疏忽 , 没有发现孩子发育异常 , 或不积极干预治疗 ,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 , 影响孩子生活不说 , 还可能耽误孩子终身大事 。 妈妈们 , 养育孩子需要科学指导 , 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一定要重视!
新闻指出: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 , 3—15岁需干预的矮小孩子约有700万 , 以每年16万人的速度增长 。 但是每年接受干预的矮小孩子不到3万名 , 因此造成了众多孩子终身矮小 。
警惕矮小症:关注孩子的身高,关爱儿童成长
文章图片
矮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身材矮小虽不致命 , 却影响着一生 , 如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 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 , 成年后不具备正常劳动能力 , 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 。 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 , 在现实生活中 , 身材矮小带来的问题却太多太多 。 全国矮小人联谊会副会长魏泽洋说 , 根据联谊会内部的调查结果 , 72%的成年矮小人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 , 68%的矮小人没有稳定工作 , 矮小人正常恋爱结婚不足15% , 100%的矮小人遭受过就业歧视 。 在这些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上 , 矮小人都大大低于正常人 。
家长认知误区多 , 孩子矮小要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孩子生长发育和长高问题 , 社会和家长存在很多误区 。 这也是导致儿童矮小症治疗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 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 , 身高就能追赶上;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 , 不认为矮小是一种疾病 , 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长”、“二十三窜一窜”这样的错误观念盲目等待 。
警惕矮小症:关注孩子的身高,关爱儿童成长
文章图片
矮小症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 , 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3个百分位 , 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 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 , 如果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 , 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 , 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 。
引起矮小症的原因很多 , 常见的有:
①内分泌性矮小:包括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 。 ②骨疾病性矮小:各种骨、软骨发育不全等 。 ③营养、代谢性障碍矮小:个体有慢性疾病、营养障碍、尿崩症、糖尿病等 。 ④精神社会性矮小:精神障碍可能影响身高 。 ⑤染色体异常的矮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 ⑥宫内生长迟缓儿 。 ⑦其他原因: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延迟症等 。 而平时最常见的就是“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矮小 , 因此对于考虑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矮小症除了常规血液检查外还需要检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来明确 。
矮小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