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者|幼儿园进入质量评估时代 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有了大变化

教育部发布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 , 2021年我国学前在园幼儿4805.21万人 。 长期以来 , 一些地方幼儿园在制定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及执行层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等倾向 。 为解决这些问题 , 教育部近日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 推动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 。
持证者|幼儿园进入质量评估时代 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有了大变化
文章图片

《评估指南》 , 从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5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 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 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的科学规范引导 。
一、为什么评?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占兰观察到 , 近年来 ,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 孩子们人均拥有玩具、教具和图书的数量逐年增多 , 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敬业精神等显著提高 , 但科学保教水平、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为了推进保教质量提升 , 教育部近两年组织了全国性的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遴选和“安吉游戏”试点推广活动 , 部署开展了幼儿园“小学化”治理活动 , 印发了幼小衔接的指导意见并部署开展试点工作 。 各种专项措施和相关活动尽管有效 , 但反映在过程质量中的深层次问题 , 即切实转变幼儿园教职工教育理念和行为 , 提升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更加迫在眉睫 。
持证者|幼儿园进入质量评估时代 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有了大变化
文章图片

二、评什么?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认为 , 《评估指南》关注保教过程质量 , 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 强调有效落实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5个重要方面的过程性内容 , 而这5个方面正是影响甚至制约着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质量要素 。 特别是 , 《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指标 , 表明了《评估指南》抓住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脉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认为 , 《评估指南》突出了师幼互动、活动组织等影响保育教育过程质量的关键要素 ,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 为各地制定和完善具体评估标准 , 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
例如 , 《评估指南》关注幼儿园提升质量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 , 要求教师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 严禁直接对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打分”和“贴标签” 。 重点强调活动组织和人员配备等“软”的因素 , 不追求“高配”的空间设施和玩具材料 , 尤其是要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 , 充分体现了“儿童为本”的科学质量观 , 引导幼儿园沿着科学的保育教育质量评估路径 , 实现幼儿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
持证者|幼儿园进入质量评估时代 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有了大变化
文章图片

三、怎么评?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倾向
原深圳市教育学院副教授时萍表示 , 以前 , 一说起评估 , 幼儿园人员作为受评者可能就是接受外来评估组的评估 , 工作重点是把各类材料整理好 , 申请经费把幼儿园内外整修一新 。 《评估指南》提出的评估方式 , 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幼儿园质量评估的看法 。
此次印发的《评估指南》着力从突出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三个方面改进优化评估方式 , 切实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