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布老虎里的“虎文化”
“小猴孩 , 你别哭 , 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 , 黑夜吓‘麻胡’ 。 ”
一个中国的娃娃 , 出生第三天的“洗三”、满月、百天、周岁、两岁生日时 , 外婆或母亲(有的地方习俗是姑姑)常常要做各种形式的布老虎送给孩子 。
文章图片
布老虎
除了这些与生日有关的特殊日子 , 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 母亲也会亲手缝制放了药材的布老虎给孩子当保护神 。 尤其是端午节 , 此时临近夏至 , 各种毒虫活跃起来 , 人们便在端午节这天避“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的合称)、避邪驱瘟 , 以使身体和农作物不受天气与毒虫的侵扰 。 从节日习俗上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悬艾草菖蒲、佩香囊荷包、倒灾葫芦、吃五毒饼、吃五黄、饮雄黄酒、佩戴艾虎以及用雄黄给儿童点额画“王”字等仪式化行为 。
《燕京岁时记》里写道:“每至端阳 , 自初一日起 , 取雄黄合酒洒之 , 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 , 以避毒物 。 ”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鸭蛋》里记有:“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 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 ”丰子恺先生所画的记录孩子们日常生活趣味的画中 , 也有关于端午节用雄黄点额画“王”字的描绘 。 把孩子装扮成小老虎 , 既是想借着雄黄的药性以驱毒 , 也是想借百兽之王的威风来辟邪 。
但是 , 现代的化学研究表明 , 雄黄用于药材具有危险性 。 化学名称为四硫化四砷的雄黄 , 较容易转化为有毒物质 。 专业人员慎重地按剂量使用可以有药物效果 , 但老百姓们不知剂量和加热度数随意使用 , 则十分危险 。
文章图片
丰子恺《雄黄角黍过端阳》
至于孩子佩戴的艾虎和睡觉用的虎头枕 , 除了填充谷米、锯末、谷糠、棉花外 , 也有在虎肚子里填充蚕沙、艾叶、荞麦皮、豌豆皮的 。 山东沂水的布老虎里的填充物有荆种子、桃枝、菊花、艾草、黄芪、雄黄、当归、朱砂等各种中药 。 从心理上有镇宅避邪的效果 , 从药理上有祛风除湿、强脑健肾、宁心安神、芳香驱虫的功效 , 寄托了母亲的祈祷与祝福 。
【孙海燕:布老虎里的“虎文化”】母亲梳着整齐的发髻 , 坐在炕上一边走针一边不时地用针在头发上擦拭两下 , 闪亮的细针带着五彩的花线穿梭在鲜艳的绒布间 , 几天之后 , 便有一群憨态可掬的小老虎从母亲的手中跳跃而出 。 小老虎们爬在虎头枕、虎头帽、虎头鞋上 , 瞪着溜圆的大眼睛 , 张着大嘴露出满口雪白的利齿 , 头上还顶着一个大大的“王”字 。 长辈们笑盈盈地看着孩子被布老虎包裹围拢 , 把壮胆、驱邪、祛病的愿望都托付给了布老虎 。
戴着虎头帽的小娃娃走亲戚、串门子时 , 大家都说:“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 , 真像一只小老虎 。 ”其实是布老虎长得像娃娃吧!那大大的头 , 圆滚滚、胖乎乎的身体 , 短短的四肢 , 除了比娃娃多了一条短小精神的尾巴 , 简直就是一个憨憨的小宝宝 。 这些像宝宝一样的布老虎既是娃娃的服饰、枕头 , 也是娃娃的玩具和童年的小伙伴 。 小娃娃和布老虎说说话 , 猜猜它的心情 , 有这个小伙伴陪着一起长大真是快乐 , 更何况这是妈妈做的布老虎 。
文章图片
布老虎
每位母亲亲手缝制的布老虎都各不相同 , 一个个小孩儿围绕在妈妈身边 , 看着妈妈一针一线地变出一只只小老虎 , 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被收藏在记忆深处 。 你会记得每逢需要布老虎出场的节日里 , 空气中都会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儿或者艾叶的清香味儿;食物也和平日里不同 , 它们超越了日常饭菜成为具有标识性的味觉记忆 。 这些年节习俗里的点滴生活 , 这些妈妈张罗出来的吃吃喝喝 , 这些肚子里塞着各种药物、散发着熏香的布老虎 , 让一个孩子明确地记得自己的童年 , 记得自己的来处 。
- 公公主动提出带孙女被儿媳嫌弃,娃入园后专注力超群,被老师夸奖
- 奶奶为了让孙女长高个,每天都喂她喝骨头汤,三个月后“悲剧了”
- 婆婆带孙女玩贴画,惹儿媳不满,娃入园后的表现让老师都称赞
- 优良的|严屹宽夫妇晒全家福,杜若溪与3岁女儿亲吻,祖孙三代颜值都好高
- 小霸王?孙卓小时候一肚子坏水,扇孙爸巴掌掀桌子,还捉弄姐姐
- “年轻姥姥”火了!产房外抱外孙却被人误会:刚生娃别着急下地
- 二胎家庭的老大整天调皮捣蛋或闷闷不乐,孙俪这招能完美破解
- 孙妈妈谈儿时孙卓,捉弄孙悦,掀孙海洋桌子,如今这样实在心疼
- 这4种老人不适合带孩子,爷爷奶奶们要尽量避免,有利孙辈成长
- 孙逸仙|你的孩子身高达标了吗?专家:2个方法判断是否正常,简单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