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好好生气开始( 三 )


《人际关系几何学》里说:
“呈现内心”就是将隐藏的愤怒向外表达出来 , 而非压抑在心中 。
表达会让人感到轻松释然 , 获得救赎 , 而压抑则会让人不堪重负 , 不仅对心灵造成伤害 , 也会危及身体健康 。
“好好”生气 , 都会经历
“接受情绪-情绪控制-问题沟通-寻找对策-重建联结”
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 一般要经过五个步骤:
1)接受情绪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 很受触动:
接纳自己的情绪 , 是让在我们身体里同时并存的“妈妈”和“自己”这两个角色 , 坦诚相对 , 握手言和 。
我们与其苛责自己不能生气 , 从而陷入“生气-自责-再生气-再自责”的怪圈中 , 不如平静地接受我们的“坏脾气” , 做孩子眼中最真实的自己 。
2)情绪控制
很多时候 , 我们的愤怒感是逐步增加的 , 越吵越凶 。
良好的生气 , 一定是建立在平和的情绪的基础上 。
因此 , 当我们的情绪达到爆发的顶点 , 我们不妨为情绪按下暂停键 , 给自己一段时间来平复心情 。
3)问题沟通
现实中 , 很多家长在生气时 , 都会夹杂着辱骂和责难: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
我们生气的目的 , 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行为的错误 , 并主动修正行为 , 从而不断地进步 。
因此 , 我们应该摒弃情绪的干扰 , 专注于事情本身 , 也就是“对事不对人” 。
4)寻找对策
我们最终的方向是要让孩子从
“知道做错了”
, 到
“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

因此 , 找到问题之后 , 还需要在事后和孩子一起 , 寻找解决的对策 , 确定今后行为的方向 。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行为规则 , 在每一个规则下面有明确的执行措施 。
5)建立联结
在事后 , 我们要及时和孩子建立心理联结 , 告诉他们 , 我们生气 , 只是针对于这件事本身 , 而我们对他们的爱 , 不会因这件事情而有所减少 。
这种心理联结 , 可以是一个拥抱 , 一个游戏 , 一句对不起 , 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刚才的事情 。
05
生气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 , 而是一门学问 。
好好生气 , 是一种双向的情感流动 。
父母好好地回应孩子的情绪 , 能让孩子从中习得处理情绪的最佳方式 。
孩子释放了情绪 , 收获了成长 , 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紧密的心理联结 。
而亲子关系 , 也会在这个过程中 , 得以亲密无间、润滑顺畅 。
海子在《活在珍贵的人间》诗中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 太阳强烈 , 水波温柔 。
孩子如太阳 , 孕育着无限的光芒和希望 。
父母似水波 , 带来了无限的温柔与爱抚 。
愿每一个孩子 , 都能自信阳光的长大 。
愿每一个父母 , 都能学会好好生气 。
愿每一段亲子关系 , 都能成为托举孩子的温柔港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