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

现在的父母学历越来越高了 , 虽然父母的高学历不一定百分百教育好孩子 , 不过能够减少教育失败的概率 。 有一对北大博士夫妇 , 他们的教育方式很独特 , 夫妻两个人在孩子两岁的时候 , 就陪着孩子睡前阅读 。 起初是读给孩子听 , 后来是让孩子自己看 , 自己读 , 等到孩子五岁的时候 , 已经能够完全不依靠父母 , 能够独立阅读 , 识字量也到达了两千字 , 与同龄人相比 , 这个孩子已经成为了“学霸” 。
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父母通过每天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 , 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死记硬背 , 而是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识字环境 。 在阅读的时候让孩子记忆汉字 , 把字和对应的场景 , 具体的故事联系到一起 , 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根据研究发现 , 0到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 这个时间段孩子的脑细胞突触连接是最多的 , 记忆力的发育到达了爆发的时期 , 是最佳的学习阶段 。 不过 , 要是只让孩子死记硬背的话 , 孩子刚开始会愿意去做 , 不过时间一长 , 孩子也会感到枯燥无聊 , 最后会扼杀孩子的记忆力 , 而那些启发式、场景化、具象化的趣味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
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很多父母在小时候都会给孩子讲故事 , 教孩子识字 , 不过在讲故事的时候没有“割裂”记忆 , 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 , 也只是拿出一大堆卡片 , 图画给孩子认字 , 这样的效果很有限 , 孩子即便当时记住了 , 没过一阵子就忘了 ,
当这对父母在带着孩子阅读的时候 , 会选择给孩子买立体的翻翻书 , 让孩子自己动手去翻 , 翻开之后全是立体的图案 , 能够让孩子锻炼双手的精细动作 , 增加孩子的参与感 。 比如书中讲到身体部位的时候 , 他们会一边介绍孩子的眼睛 , 鼻子 , 嘴巴 , 耳朵等到 , 一边给孩子指出这些部位所在的位置 。
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从这对父母的教育中 , 有很多值得其他父母借鉴的地方:
1、要学会利用感官记忆
孩子常用的感官就是视觉 , 嗅觉 , 味觉 , 听觉 , 触觉 , 多种感官相配合 , 根据研究发现 , 单纯地听 , 看 , 记忆的效果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 如果是听 , 看 , 说结合 , 记忆的效果就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九 。 所以在识字的过程中 , 父母要注意调动孩子的各个感官 , 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 。
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2、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识字
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学习和游戏相比 , 孩子会选择游戏 , 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 即便年龄再小的孩子 , 当看到父母在旁边盯着自己识字 , 也不会认为这是在玩游戏 。 所以 , 父母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 , 要用游戏的方式 , 比如可以和孩子比赛 , 谁认识的字比较多 , 还可以让孩子用动作来表示这个字 , 让父母来猜 , 或者反过来也一样 。 在游戏中 , 孩子的大脑能够得到放松 , 也就容易记忆 。
北大博士父母天天带孩子做一件事,孩子识字量大增,3点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3、要注意场景化
我国的方块字中包含了我国千年的文化 , 每个字都能够描绘出一幅场景 , 单纯地让孩子去记忆字的形状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 要把这个字代表的场景描绘给孩子听 , 让孩子能够通过视觉扫描和感性认知再加上场景重现让字与物体一一对应 , 场景化的识字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