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孩子长大后依旧“跟妈亲”,在娃六岁前,你要做好下面几件事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综艺节目《春日迟迟再出发》 , 棚内观察员傅首尔在节目中讲了一个故事:
儿子12岁时过生日 , 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了周围所有人 , 却唯独漏掉了爸爸妈妈 , 更令人难过的是 , 儿子的朋友圈甚至屏蔽了她 。
文章图片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 图文均无关
后面当她跟儿子聊起这件事 , 问为什么要屏蔽妈妈 , 结果小孩子说:“总有些感慨 , 不想被父母知道呀!”
这件事令傅首尔非常震惊 , 在节目中提起时还有些哽咽 , 忍不住反省自己“难道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吗?”
这个问题 , 想必很多妈妈都曾在深夜无数次叩问自己 , 于她们而言 , 从十月怀胎开始 , 孩子就成为了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母子之间应当一辈子亲密无间才是 。
可不知何时 , 孩子慢慢长大 , 却离自己越来越远 , 仿佛天生的风筝一般不受控 , 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 不愿跟自己亲近 , 究竟怎样才能让他们离自己更近一点呢?
文章图片
六岁 , 是孩子与母亲关系的分水岭
心理专家认为 , 六岁正是孩子从善良到叛逆的阶段 , 也是他们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 。
在孩子六岁以前 , 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可能是“妈妈没有陪在身边”、“放学后妈妈在不在家”之类的事情 , 孩子的世界中心都是围绕着父母来的 , 尤其是对母亲 , 生理和心理都会过分依赖 。
当孩子六岁之后 , 周围环境发生变化 , 他们即将步入小学 , 接触的人不仅仅只有父母 , 还有很多同龄的小伙伴 , 这会令他们慢慢地脱离父母的掌控 。
文章图片
另外 , 在育儿专家看来:“对大多数2~6岁的孩子来说 , 自我意识蓬勃发展 , 与外界的联系变多 , 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变化 ,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其他人的差异 。 ”
因此 , 从那以后他们会更多地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 , 不再把爸妈的话当成全部 , 他的世界中心不再是母亲 , 而是自己 。
综上所述 , 等孩子长到六岁的时候 , 妈妈就需要做好准备 , 你们的关系可能会跟之前出现较大的变化 。 如果你想孩子跟自己的关系将来不变僵 , 建议在6岁以前做好铺垫 。
下面几件事 , 妈妈要做好
1、0~3岁内 , 给足孩子关爱
文章图片
心理专家分析 , 3岁以内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期 , 在这个阶段 , 妈妈要给足孩子关爱 , 并对其正向情感需求及时满足 。
它既能帮助孩子大脑边缘系统变发达 , 将来的自控力和情绪管理都会比较稳定 , 往往不太容易冲动行事;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其安全感 , 处理好亲密关系 , 跟父母和伴侣的情感都会更好 。
反之 , 如果孩子在3岁以前 , 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尊重 , 那么孩子长大后 , 往往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 容易情绪化 , 要不就是抑郁焦虑 , 要不就是性格暴躁 , 容易发脾气 。
文章图片
另外 , 从小跟母亲不够亲近 , 孩子在亲密关系中容易受伤 , 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来对待最亲近的人 , 只要别人靠近一点 , 就会习惯性回避 , 用冷漠来武装自己 。 抑或像个小刺猬 , 忍不住扎对方 。
- “挣钱和陪孩子哪个重要”?90后宝爸一席话,成为家长中的标杆
- 10岁孩子小卖部花掉9800元,网友惊叹:这件事再不告诉孩子就晚了
- 正确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尝试情感引导法
- 四种类型的孩子,上幼儿园可能会被欺负,家长早知道娃早受益
- 广东爸爸带娃做核酸,全程拿衣架“以防万一”,孩子不哭不闹
- 家有女宝,3岁前带她常做3件事,孩子独立自信、头脑聪明智商高
- 家长|“为啥不给孩子提裤子”?家长公然在群里质疑,老师回怼没商量
- 孩子6岁前如果有这8个特征,多半是高智商的表现,父母可重点培养
- 孩子被打后,听父母说“打回去”,然后发生了什么?结局让人叹息
- 何和堂:春分到,该给孩子的健康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