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量的亲子阅读和听故事,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发展出来认字的能力,也会有更好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那等到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学习习惯很好,理解能力大踏步上升,别的同学都在忙着搞学习习惯的时候,他已经不需要了,这个时候再去专项的学习某些课外班,事半功倍 。
所以我在思考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一两年的维度,而是更长的维度,然后在这个更长的维度上调度资源,灵活地取用时间 。
我说的这个节奏不是适合所有孩子的节奏,因为就是前面说的,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但大格局的父母总体表现出的是一种淡定,一种不慌张 。
文章图片
话说我前几天看一个培训行业出来的博主说了个大实话,他说“咱们培训行业的同行都知道,行业挣钱的秘诀之一就是贴着学习曲线走 。本来孩子五六岁自然就会的东西,咱们从三岁就开始收他个焦虑的家长几年钱,等五六岁孩子会了,又得名又得利,搞不好还能融资上市啥的 。”
哇,这话简直不要太真实了 。如果父母没有那么大的格局,你就看看前几年铺天盖地的鸡娃宣传让你慌不慌 。
再举个例子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进入小学,如果他的识字量比较大,写的字规范好看,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也更容易在入学的时候培养起来自信心 。
这是从结果的维度来看 。
那从过程的维度来看呢?
你在培养孩子认字的时候,如果是通过消减他的学习兴趣,强迫式的让孩子通过一些简单、粗暴的识字书籍达成的,那你在结果维度上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 。
因为“过程+结果”两个维度综合考量,你得不偿失 。你为了让孩子在一年级起步的时候获得一些微乎其微的优势,而让孩子讨厌学习,这个讨厌会伴随他整个学习的过程,你从一开始其实就失败了,但格局小的人看不到这一层 。
文章图片
用递进的思维思考问题
格局小的人还会陷入什么样的困境中?那就是非黑即白 。
比如说看到我前面写的这些,脑子里第一下浮现的想法是,那就放养孩子吗?
他们脑海中很多观念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 。
比如成功就一定是和幸福对立的,赚钱就一定是和道德沦丧对立的,发掘天赋就一定是和痛苦对立的 。
文章图片
大格局的人,思考方式是递进式的:
第一,我通过怎样的方式,既能让孩子学会识字,为他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又能让他的过程是快乐的?
第二,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是不是我的信息收集不够全面?我的信息环境中有严重的信息缺失,甚至信息扭曲?我能做什么让这个信息环境充分起来 。
第三,如果信息环境是充分的,两者还是不能兼得,那哪个大,哪个小,我该如何抓大放小?
第四,在抓大放小的过程中,我还能做什么,去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第五,如果不能减少损失,这个损失是否是我能承受的?如果不能承受,我有怎样的替代方案去兜底?
通过这样一个递进的、有逻辑的决策思考模型,一个问题就会在各种维度被勾画得非常清楚立体 。他并不会盲目地自乱阵脚,而会气定神闲地从不同的维度中选择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
- 新生儿难看?父母别嫌弃,这些部位长大后会越好看
- 宝宝醒后的表现,其实暗示了性格,各位父母你们细品
- 生活在3种家庭的孩子,长大一般都会很优秀,父母抓紧看
- 为啥穷人家孩子容易认出?这些“穷酸气”难掩盖,父母却沾沾自喜
- 孩子近视,多半是这些习惯惹的祸,父母要多加注意
- 父母那些令子女腹诽的新型偏心:给这家带大俩娃,却没给那家带
- 父母眼中的4个坏习惯,可能是宝宝聪明优秀的表现,别不知道
- 老二|父母那些令子女腹诽的新型偏心:给这家带大俩娃,却没给那家带
- 山东一产妇5胞胎平安出生:1个姐姐4个弟弟!得知性别父亲笑了!
- 3岁分床,5岁分房坑了无数父母和孩子!几岁和娃分床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