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 二 )
文章图片
3.模仿
【孩子“打人”要制止,了解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单纯制止有用得多】星星自小就喜欢动手 , 尤其是对妈妈和奶奶这两个最关心他的人 , 他经常一不高兴就是一下 , 有时候还会生气地练练挥打 , 让妈妈操碎了心 。
在家里时 , 大家都想着他还小 , 不懂事 。 谁知 , 上幼儿园的第二天 , 爸爸妈妈就被老师约谈了 。
家里人觉得奇怪 , 因为老师提的要求是:父母一起来幼儿园 。
文章图片
老师委婉地说出了她的猜测:是不是家里有急躁动手的人?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 , 因为爸爸就是这样的脾气:一生气就挨摔东西 , 打人 。 没想到 , 这一举动居然被星星学了过去 。
老师说:孩子不懂事 , 以为这样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 就模仿了过来 。
文章图片
其实 , 有的时候 , 孩子“打人”真的不是打人 , 至少在孩子的心里真的没有把自己的行为归类为“打” 。 因此 , 如果发现孩子有“打人”的行为 , 第一时间就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 再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引导和教育孩子 , 这样比单纯制止要有用得多 。
文章图片
具体来说 ,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
1.反应不要过激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打人 , 因为怕他变成熊孩子 , 反应会很大 , 打、骂都有可能 。 其实 , 这样是不对的 , 大人反应过激 , 除了吓到孩子 , 还有可能强化打人这一行为 , 让他形成错误的认识:你看 , 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 我也可以 。
这样一来 , 不但没有教好孩子 , 反而被情绪牵着走 , 给孩子错误的认识 。
文章图片
2.正确引导表达
孩子的心思没有那么复杂 , 也没有什么弯弯绕 , 他们出现奇怪的举动 , 比如:忽然打人、急躁 。 尤其是 , 当这些行为出现在3岁以内的孩子身上时 , 家长一定要引导并帮助孩子把话、把想法说出来 。
正是因为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 想法与口头表达能力不一致 , 这样的情况更要帮助孩子 , 让他知道:想法不能靠打人来表达 。
文章图片
3.反思自身有没有做好榜样
古话说 , 有其父必有其子 。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家长的很多行为都影响着孩子 , 潜移默化中就被孩子学了过去 。
因此 , 如果家里有个爱打人的孩子 , 家长一定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在无意识中的举动影响了孩子 , 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 。
文章图片
4.不乱贴标签
孩子一动手就是“不听话”“熊孩子” 。 墨菲定律说:你越担心什么 , 就越会出现什么 。 本想告诫孩子不要变成“熊孩子” , 殊不知 , 刻意的提醒反而刺激孩子往熊孩子方向发展 。
因此 ,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 贴上去可能就拿不下来了 。
文章图片
5.不看暴力镜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 , 电子屏幕也入侵了孩子的世界 , 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高 , 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被他学了过去 。
看灰太狼烤羊 , 就把自己弟弟捆起来;看动画片会飞 , 自己也跃跃欲试 , 这些都是出现过的 。 孩子的分辨能力弱 , 我们也没有能力24小时都盯着 , 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 不让孩子看暴力镜头 。
- 孩子手机上瘾、沉迷游戏?这个妈妈的方法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 女孩子哭闹,请先搞清楚原因再应对
- 孩子这么乖,你一定不是个“好家长”
- 孩子爱穿大人鞋,是聪明的一种表现?抓住模仿敏感期,孩子更受益
- 哈佛大学: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 妈妈辅导孩子作业时发火,爸爸全程竖着耳朵听,求生欲太强
- 孩子不会打招呼,见到老师不问好,试试这三个办法
- 孩子喜欢在家里乱涂乱画?聪明的家长都不会去阻止,原因有4点
- 二胎政策后,生育率却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女性不愿意生孩子了?
- 孩子看不到妈妈就哭,原因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