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假,听上去诱人休起来难?

育儿假,听上去诱人休起来难?
文章图片
文|朱晓帆
作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之一 , 育儿假的推行已经将近一年 。
关注生育率 , 不仅要关注“生” , 更要关注“育” 。 对于许多家有3周岁以下孩子的双职工夫妻来说 , 工作时间请谁帮忙照看孩子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可以说 , 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提高生育意愿 , 如何来化解生育压力时 , “育儿假”来得正是时候 。
育儿假,听上去诱人休起来难?
文章图片
育儿假,听上去诱人休起来难?】2021年以来 , 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或拟增设育儿假的相关政策 。 大部分地区法定的育儿假限定为子女3周岁以内 , 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10天育儿假 。 重庆、安徽两地 , 享受育儿假的子女年龄更放宽至6周岁 。 这项政策的出台 , 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育儿的压力 。
现实中 , 育儿假却“听上去诱人 , 休起来难” 。 从各地实践来看 , 不管是育儿假 , 还是婚假、产假、陪产假 , 大多都为倡导性规定 , 强制性不足 , 执行只能靠单位自觉 。
表面来看 , 育儿假走不出“纸面” , 看似是员工“不敢休”和单位“不让休”的问题 。 但回到这10天育儿假本身而言 , 休了 , 它所带来的人力缺失成本只能由单位买单 , 不休 , 员工内心别扭不说 , 单位也会被扣上“不配合政策”的帽子 。
育儿假,听上去诱人休起来难?
文章图片
减少用工时间 , 就等同于压缩单位的利润空间 , 如果所有生育假的成本都由用人单位买单 , 这难免会让用人单位对招聘女性员工心有余悸 , 降低单位对鼓励生育的积极性 , 让原本是对女性员工的“优待”变成“冷遇” 。
回到员工本身而言 , 不敢休、不想休的极大因素 , 也关乎着自己的岗位和发展 。 产假的延长、痛经假的增加 , 现在再加上十天的育儿假 , 在成长与淘汰兼具的职场而言 , 这对于女性员工的出勤率、转化率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当前 , 育儿假在政策制定与保障落实上 , 还不能做到步调一致 , 还需要具体的政策扶持来帮助育儿假更好地走出纸面 。 法定节假日、带薪年假未休 , 会有相应的加班费或应休未休工资进行补贴 , 而与育儿相关的假期想要切实的落地 , 或许可以探索类似的途径:调动生育保险的活力 , 让其覆盖范围更广一些 , 让用人单位更有底气给员工批假、为员工“兜底” 。
育儿假,听上去诱人休起来难?
文章图片
育儿假的备受关注 , 真切地折射了大家对于育儿的焦虑 , 也反映了公众对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期待 。 除了各种假期的保障外 , 做好普惠托育的服务、教育医疗的资源平均、税收住房的减免力度 , 无一不是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点滴细节 。
激发生育意愿 , 亟需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参与 , 并非靠着各种生育假期的堆积就能“走出纸面” 。 童年只有一次 , 父母的陪伴亦无法用金钱衡量 , 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合理分担假期成本 , 从根本上打消用人单位和员工的顾虑 , 功夫更应当在这些假期之外 。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