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武打片100部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

【文史】文革期间看过的那些外国电影
文革期间,中国的文艺舞台基本上被“八个样板戏”所统治 。电影也就是“地雷战”、“地道战”和“南征北战”等几个片子不厌其烦地放映着 。

老电影武打片100部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

文章插图
处于文化沙漠中的国人对外国电影表现出很大兴趣 。说到文革期间的外国电影,其实都是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如苏联、朝鲜、越南、罗马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 。当时国内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中国的新闻简报,越南的飞机大炮,朝鲜的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的又搂又抱,阿尔巴尼亚的莫名其妙 。”这个顺口溜反映了当时这些国家电影的一些特点:《新闻简报》是当时将一些国内新闻拍成记录片,多放在故事片之前放映,又被称为“加演”;越南的电影多为战争片;朝鲜人情感丰富,易哭易笑;罗马尼亚地处欧洲,影片中不少拥抱接吻镜头;阿尔巴尼亚的电影较多采用蒙太奇手法,令国人难以适应 。
老电影武打片100部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

文章插图
在中国的国门还没有打开时,国人对外国的了解,许多都是文革期间上映的外国电影获取,由于这些外国电影的挑选带有局限性(基本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故国人的这种了解也就带有局限性 。
前苏联电影上映最多的就是《列宁在1918》和《列宁在十月》两部 。瓦西里说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大家不要挤我,让列宁同志先走!”等台词被国人学得惟妙惟肖 。还有国人少见多怪的芭蕾舞《天鹅湖》片段,不少人为了看这“封资修”的短裙大腿,竟连看好几场 。
老电影武打片100部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

文章插图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堪称当时的经典之作,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数亿中国观众的心,不少人看一回哭一次 。其主题歌曲的优美旋律,令国人陶醉传唱,其火爆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小苹果》 。电影《卖花姑娘》是根据同名歌剧改编,据说该歌剧的作者为金日成,而电影的导演是金正日 。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中有一句台词:看她的脸蛋一年能挣600个工分,说的是剧中人相亲时遇到的一位胖姑娘 。后国内一些年轻人都将长得胖的女孩称为“600工分” 。
老电影武打片100部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

文章插图
前南斯拉夫电影多为抗击法西斯的内容,如《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桥》经典台词:“你看,这些桥拱象什么?”史密特:“象,屁股 。”令不少人津津乐道 。而《桥》插曲“啊,朋友”,是男青年们的必唱歌曲 。
老电影武打片100部 阿尔巴尼亚老电影

文章插图
阿尔巴尼亚电影有《广阔的地平线》、《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等 。《地下游击队》中的经典台词:“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成了青少年的口头禅 。
越南电影多为战争片,如《前方在召唤》、《森林之火》、《回故乡之路》、《琛姑娘的森林》、《火》、《阿福》等 。
文革后期,有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也陆续进入中国 。如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佐罗》,那个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佐罗,令多少青少年崇拜 。还有日本的电影《望乡》和《追捕》等 。《追捕》中杜丘的扮演者高仓健令千万少女为其尖叫;真由美的扮演者中野良子使多少男青年为之倾倒 。片中经典台词:“从这儿跳下去……昭仓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你倒是跳啊”!还有那片子中“啦呀啦”的优美旋律,常挂在影迷的嘴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