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篮球的发展趋势 草根篮球视频

“‘要疯’就像一束光照到缝隙里,我们就是深海缝隙里的几条鱼 。”韩曙光这样解释“要疯”之于他的意义,从“草根”出身参加“要疯”赛事,到今年成为“导师”之一,韩曙光见证了这项比赛的成长,“以前在水里我们能看到上面,但上面未必看得到下面,现在光照进来,我们就有可能被发现、并且游出去 。”
7月11日的上海,没有篮球巨星上场,却成为中国篮球的能量中心 。这是“要疯”的第五年,20位“要疯”球员加上60座城市的精英球手,让它成为中国篮球“草根”们的盛事 。

草根篮球的发展趋势 草根篮球视频

文章插图
“硬核”是这里贯穿始终的主题,除了场上的“斗狠”,安踏每年也会在这里发布针对“草根”球手的硬核装备,今年的主角是“狂潮3” 。对安踏篮球而言,“要疯”是产品和实战的汇聚场,已经成为其面向大众的重要IP;而中国篮球真正的基层群体,也在这种赛事体系的帮助下,看到了通往“专业”的桥梁 。
从0到1,“要疯”探索出的,是一条专业培训体系之外、中国篮球另一条市场化的成长之路 。
第一个五年,“要疯”做对了什么
作为一项以赛事为基底的产品,从2017年的12城房车巡回开始,“要疯”的定位就十分明确:汇聚最优秀的“草根”选手,服务硬核爱好者 。这背后隐藏的,是安踏对中国篮球人才体系的理解 。
与国内大多数项目一样,专业“体工队”模式依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篮球人才培养的主流 。近年来校园篮球成长通道不断完善,国内大学、中学联赛让学生球员看到了上升通道,但与此同时,依然有很多“草根”球员游离在专业模式和校园模式之外,“要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给这部分同样有实力的狂热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空间,让他们同样能“被记住” 。
对于参加“要疯”的感受,闫帅和韩曙光感受最深的是“平等”和“被尊重”,无论资历、名气如何,在这里所有参赛者的定位只有一个,那就是“球员” 。篮球是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而“要疯”充分尊重了这种方式 。
其实,“草根”人群一直是中国篮球爱好者最广阔的群体,他们不仅圈层活跃、相互之间影响力大,并且渴望胜利、对高水准装备消费欲望高 。无论声量还是商业潜力,他们从来都不应被忽视 。甚至对于品牌而言,影响“草根”人群,就是把握住了核心篮球消费者 。
安踏正是把目光和资源倾注在这部分人群,才有了“要疯”这五年 。而赛事之外,篮球装备更能体现安踏对“草根”群体的尊重 。赛场不是秀场,产品只花哨不够,专业性往往更重要,安踏为“要疯”推出的产品同样在不断更新科技,满足球员实战需求 。以今年的“狂潮3”为例,专门针对室外球场的“水泥克星”技术被用在球鞋外底,设计满足“草根”群体的同时,也提升消费者对安踏装备和品牌的认可 。
草根篮球的发展趋势 草根篮球视频

文章插图
“草根”群体的另一大特点是年轻,而这正是如今全世界各类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 。“拥有年轻消费者就是拥有未来”几乎是品牌的共识,而“要疯”给了安踏一个直面年轻人的机会 。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让话语权从精英阶层下沉,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博主大V对个人的影响力可能不逊色于超级明星 。这种“分众”的趋势体现到篮球领域,就是“草根明星”影响力的上升 。把握住这一核心洞察,安踏只需要依托这些“草根明星”打造出适合年轻人传播的内容素材,再加上覆盖虎扑、微博、抖音等平台,以及多样的直播互动形式,“要疯”已经渐渐变成为一个潮流文化IP 。仅总决赛当天,“要疯”总决赛在抖音热搜榜冲到了第二,播放量达到1亿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