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解为话题的作文 请以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三 )


既然是因为压力让你冷漠、轻视自己,那么我想要问你第三句话了 。能不能不要把“高冷”当做“酷”的表现,不要把身边的事当做睫在眼前、视而不见?契诃夫的那封书信里亦有类似表述,“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仅对乞丐和猫怀有同情,他们还会因为普通人眼中看不到的事而忧心 。他们会为了帮助别人,为了替伙伴付上大学的费用,为了让母亲穿暖而彻夜难眠......他们总是很宽容、很温和、很殷勤、很谦逊 。”那是因为他们追求一个有着健全灵魂的健全的躯体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不论是推崇修齐治平的古仁人,还是近代中国为了生民而奋斗的志士们,都将此作为自己立身的准则?他们爱自己身边的人或物,自然也爱这个世界 。
所以,不要忽视生命的美丽与你个人的价值,让它们成了你眼前之睫,一挥即忘 。
而是在此地、在此刻,你我一同踏上这追寻理想的道路吧 。不要再犹豫了!因为,其实你心中的种子早已发芽了 。
我们都在等着你 。

以理解为话题的作文 请以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章插图
落下坚实的一步,又一步,未来在不远处!
第四篇
《睫在眼前长不见》
——高三 12班 XX菁
睫毛,每个人都有 。它就长在眼前,长在离目光最近的地方,却也最容易被人忽视,因为我们已经对它的存在习以为常 。
传统文化,奔腾在每一个华夏人的血脉之中 。它是与我们最亲的事物,却也最容易被人遗忘,恰如睫毛般,长而不见 。
然而,它们便因不见而无用了吗?一个事物,比起形式上是否醒目,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否践行 。眼睛难以看到睫毛,但睫毛对眼睛的保护作用却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同样,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并非需要我们日日记挂于心,时时念起,而是要彻底融入“我”,变为自身的一部分,助力我们继续前行 。
曾记得逍遥的庄子,无为的老子,御风而行,畅游天地,为华夏灵魂增添了一抹潇洒;天马行空的谪仙李白,用他的千钧笔力为传统文化增添了一分狂傲,还有那杜甫的沉郁,陆放翁的激昂;曾记得梆子声起,慷慨悲歌,字字声声饱含着游牧民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质朴与粗犷;水墨腔起,呜呜咽咽,水袖轻举,余韵袅袅,不禁令人沉醉于那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良辰美景之中 。一联联,一幕幕,时而撕山成谷,断水为瀑,时而如春江潮水,浩浩汤汤 。传统文化如人之睫毛,是我们的精神之基 。
诚如老子所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无用之用,方为至用 。
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法,园林学家陈从周尤爱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使他们在学术研究之余多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憩息之所 。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质在自己的领域里斩获殊荣 。观照自身,也正是传统文化的浸润,当我们举头望月时,才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当我们遍历山川,才会不经意地吟出“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词句 。这,便是传统文化最大的功用,它使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典雅气质 。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而我们正立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潮头之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这“睫”——即传统文化的作用 。只有当传统文化变为我们自身的底蕴,变成灵魂深处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在它的身上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立足脚下,放眼未来 。当此之时,睫在眼前,不仅了然于目,更能了然于心 。